水质工程学试题库二与答案

2025/5/8 23:55:13

一、名词解释:

1、最小设计坡度——在污水管道设计时,通常使管道埋设坡度与设计地面坡度基本一致,但管道坡度造成的流速应等于或大于最小设计流速,以防止管道内产生沉淀。因此将相应于管内流速为最小设计流速时的管道坡度叫做最小设计坡度。

2、澄清池——主要依靠活性泥渣层达到澄清目的。当脱稳杂质随水流与泥渣层接触时,便被泥渣层阻留下来,使水获得澄清。

3、最大设计充满度——在设计流量下,污水在管道中的水深h和管道直径D的比值称为设计充满度,当h/D=1时称为满度。

4、硝化——在消化细菌的作用下,氨态氮进行分解氧化,就此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在亚消化菌的作用下,使氨转化为亚硝酸氮,然后亚硝酸氮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硝酸氮.

5、最小覆土深——指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

6、快滤池——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粒状滤料层快速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

7、径流系数——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称径流系数,其值常小于1。

8、土地处理——土地处理有两种方式:改造土壤;污泥的专用处理厂。用污泥改造不毛之地为可耕地,如用污泥投放于废露天矿场、尾矿场、采石场、粉煤灰堆场、戈壁滩与沙漠等地。专用场应设截流地面径流沟及渗透水收集管,以免污染地面水与地下水。

9、泥龄——暴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即活性污泥在暴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因之又称为―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10、污洗容积指数——本项指标的物理意义是在暴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经过30min静沉后,每g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计。

11、折点加氯——从折点加氯的曲线看,到达峰点H时,余氯最高,但这是化合性余氯而非自由性余氯,到达折点时,余氯最低。

12、BOD5——水温为20条件下,5天的时间内,由于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

13、MLVSS——本项指标所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的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是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14、污泥有机负荷率——是有机污染物量与活性污泥量的比值(F/M),又称污泥负荷,是活性污泥系统的设计、运行的重要参数。

15、Kla——氧总转移系数,此值表示在暴气过程中氧的总传递性,当传递过程中阻力大,则Kla值低,反之则Kla值高。

16、生物脱氮——指利用好氧微生物去除污水中呈溶解性的有机物,主要是利用氨化和消化的方式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

17、污泥脱水——指利用不同的浓缩方法,去除颗粒间的空隙水,毛细水以及污泥颗粒吸附水和颗粒内部水和颗粒内部水,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

18、AB法和A/O法——AB法处理工艺,系吸附生物降解工艺的简称,A/O法是厌氧和好氧工艺的结合简称。

19、氧垂曲线——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所以耗氧与复氧是同时存在的,污水排入后,DO曲线呈悬索状态下垂,故称为氧垂曲线。BOD5曲线呈逐步下降态,直至恢复到污水排入前的基值浓度。

二、填空题:

第一部分

1.符合水厂厂址选择要求的是( )。

(1)水厂厂址的选择,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2)给水系统布局合理

(3)不受洪水威胁

(4)有较好的废水排除条件 (5)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6)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 (7)少拆迁,不占或少占良田 (8)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A.全部 B.(1)、(2)、(3)、(5)、(6)

C.(2)、(3)、(4)、(5)、(6)、(8) D.(1)、(2)、(5)、(6)、(7) 2.水厂平面布置时必须要达到的要求是( )。

(1)水厂应考虑绿化,新建水厂绿化占地面积不宜少于水厂总面积的20%,清水池池顶宜铺设草皮

(2)水厂内应采用水洗厕所,厕所和化粪池的位置应与净水构筑物保持大于10m的距离

(3)城镇水厂或设在工厂区外的工业企业自备水厂周围,应设置围墙,其高度一般不宜小于2.5m

(4)水厂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市防洪标准,并应留有适当的安全裕度 (5)水厂应考虑绿化,新建水厂绿化占地面积不宜少于水厂总面积的30% A.(1)、(2)、(3) B.(1)、(4) C.(2)、(4)、(5) D.(1)、(2)、(3)、(4)

3.水厂内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 )m,双车道为( )m,并应有回车道。

A.3.0;6 B.3.5;6 C.3.5;6 D.3.5;4 4.水厂内人行道路的宽度为( )m。

A.1.5~2.0 B.1.0~2.0 C.1.5~2.5 D.1.2~2.5 5.城镇水厂或设在工厂区外的工业企业自备水厂周围,应设置围墙,其高度一般不宜小于( )m。

A.1.5 B.2.0 C.2.5 D.3.5 6.水厂内车行道转弯半径不宜小于( )m。

A.5 B.6 C.4 D.3

7.水处理( )的选择及主要构筑物的组成,应根据原水水质、设计生产能力、处理后水质要求,参照相似条件下水厂的运行经验、结合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研究确定。

A.工艺流程 B.仪器设备 C.技术参数 D.规模

8.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按最高日供水量加自用水量确定,必要时还应包括( )补充水量。

A.浇洒绿地 B.消防 C.未预见 D.管道漏失

9.城镇水厂和工业企业自备水厂的自用水量应根据原水水质和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以及构筑物类型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城镇水厂的自用水率一般可采用供水量的( )。

A.1%~5% B.3%~8% C.5%~10% D.8%~15%

10.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应按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如沙峰等)时,所需供水量进行( )。

A.设计 B.校核 C.对比 D.调整

11.设计城镇水厂和工业企业自备水厂时,应考虑任一构筑物或设备进行检修、清洗或( )工作时仍能满足供水要求。

A.停止 B.间歇 C.交替 D.临时

12.净水构筑物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排泥管、( )、溢流管和压力冲洗设备等。

A.排气管 B.排空管 C.检修管 D.观测管

13.城镇水厂和工业企业自备水厂的废水和泥渣,应根据具体条件做出( )处理。

A.特殊 B.不同 C.妥善 D.深度

14.滤池反冲洗水的回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在贫水地区应优先考虑( )。

A.降低冲洗强度 B.降低冲洗频率 C.回流 D.回收 15.净水构筑物上面的主要通道,应设防护( )。

A.警示牌 B.便梯 C.平台 D.栏杆 16.在寒冷地区,水处理构筑物应有防冻措施。当采暖时,室内温度可按( )℃设计。

A.3 B.5 C.8 D.10

17.在寒冷地区,水处理构筑物应有防冻措施。当采暖时,加药间、检验室和值班室等的室内温度可按( )℃设计。

A.10 B.12 C.15 D.20 18.当原水含沙量高时,宜采取( )措施。

A.增设格栅 B.降低流速 C.投药 D.预沉

19.当有天然地形可以利用,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取( )措施,以供沙峰期间取用。

A.蓄水 B.预处 C.预投药 D.重力

20.预沉措施的选择,应根据原水( )及其组成、沙峰持续时间、排泥要求、处理水量和水质要求等因素,结合地形并参照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沉沙,自然沉淀或凝聚沉淀等。

A.浊度 B.水质 C.含沙量 D.悬浮物

21.预沉池的设计数据,可参照当地( )或通过原水沉淀试验确定。

A.具体要求 B.经济条件 C.运行经验 D.实际条件

22.预沉池一般可按沙峰持续时期内原水日平均( )设计(但计算期不应超过一个月)。当原水含沙量超过设计值期间,必要时应考虑在预沉池中投加凝聚剂或采取其他设施的可能。

A.浊度 B.水质 C.悬浮物 D.含沙量

23. 用于( )的凝聚剂或助凝剂,不得使处理后的水质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

A.生活饮用水 B.生产用水 C.水厂自用水 D.消防用水 24.用于工业企业( )的处理药剂,不得含有对生产有害的成分。

A.生活饮用水 B.生产用水 C.水厂自用水 D.消防用水 25.凝聚剂和助凝剂品种的选择及其用量,应根据相似条件下的水厂运行经验或原水凝聚沉淀试验资料,结合当地药剂供应情况,通过( )比较确定。

A.市场价格 B.技术经济 C.处理效果 D.同类型水厂

26.凝聚剂的投配方式为( )时,凝聚剂的溶解应按用药量大小、凝聚剂性质,选用水力、机械或压缩空气等搅拌方式。

A.人工投加 B.自动投加 C.干投 D.湿投

27.湿投凝聚剂时,溶解次数应根据凝聚剂用量和配制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每日不宜超过( )次。

A.3 B.2 C.4 D.6

28.凝聚剂用量较大时,溶解池宜设在( )。

A.地上 B.地下 C.半地下 D.药库旁 29.凝聚剂用量较小时,溶解池可兼作( )。

A.贮药池 B.搅拌池 C.投药池 D.计量池

30.凝聚剂投配的溶液浓度,可采用( )%(按固体重量计算)。

A.3~10 B.5~20 C.5~10 D.3~15 31.石灰宜制成( )投加。

A.乳液 B.粉末 C.颗粒 D.溶液

32.投药应设瞬时指示的( )设备和稳定加注量的措施。

A.控制 B.计量 C.操作 D.显示

33.与凝聚剂接触的池内壁、设备、管道和地坪,应根据凝聚剂性质采取相应的( )措施。

A.防渗 B.防锈 C.防腐 D.防藻

34.加药间必须有保障工作人员卫生安全的劳动保护措施。当采用发生异臭或粉尘的凝聚剂时,应在通风良好的单独房间内制备,必要时应设置( )设备。

A.安全 B.净化 C.除尘 D.通风

35.加药间应与药剂仓库毗连,并宜靠近( )。加药间的地坪应有排水坡度。

A.值班室 B.投药点 C.主要设备 D.通风口

36.药剂仓库及加药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计量工具和( )设备。

A.防水 B.搬运 C.防潮 D.报警

37.药剂仓库的固定储备量,应按当地供应、运输等条件确定,一般可按最大投药量的( )天用量计算。其周转储备量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确定。

A.5~10 B.10~15 C.15~30 D.10~20

38.计算固体凝聚剂和石灰贮藏仓库的面积时,其堆放高度一般当采用凝聚剂时可为( )m。当采用机械搬运设备时,堆放高度可适当增加。

A.0.5~1.0 B.0.5~1.5 C.1.0~1.5 D.1.5~2.0 39.计算固体凝聚剂和石灰贮藏仓库的面积时,其堆放高度一般当采用石灰时可为( )m。当采用机械搬运设备时,堆放高度可适当增加。

A.1.5 B.1.2 C.1.0 D.2.0

40.选择沉淀池或澄清池类型时,应根据原水水质、设计生产能力、处理后水质要求,并考虑原水水温变化、制水均匀程度以及是否连续运转等因素,结合当地条件通过( )比较确定。

A.工程造价 B.同类型水厂 C.施工难度 D.技术经济 41.沉淀池和澄清池的个数或能够单独排空的分格数不宜少于( )。

A.同时工作的个数 B.三个 C.两个 D.四个 42.经过混凝沉淀或澄清处理的水,在进入滤池前的浑浊度一般不宜超过( )度,遇高浊度原水或低温低浊度原水时,不宜超过15度。

A.3 B.5 C.8 D.10

43.设计沉淀池和澄清池时应考虑( )的配水和集水。

A.均匀 B.对称 C.慢速 D.平均

44.沉淀池积泥区和澄清池沉泥浓缩室(斗)的容积,应根据进出水的( )含量、处理水量、排泥周期和浓度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

A.浊度 B.悬浮物 C.含砂量 D.有机物

45.当沉淀池和澄清池排泥次数( )时,宜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排泥装置。

A.不确定 B.较少 C.较多 D.有规律 46.澄清池应设( )装置。

A.检修 B.观测 C.控制 D.取样

47.混合设备的设计应根据所采用的凝聚剂品种,使药剂与水进行恰当的( )、充分混合。

A.急剧 B.均匀 C.长时间 D.全面 48.混合方式一般可采用( )混合专设的混合设施。

A.重力 B.水泵 C.搅拌 D.人工


水质工程学试题库二与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搜索更多关于: 水质工程学试题库二与答案 的文档
相关推荐
相关阅读
× 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开通会员后百万份文档资料免费自由复制和下载,是您最优的选择,赶快来试试吧!

单篇下载:10元 点击下载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