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瓷器植物纹饰的分类研究

2025/5/12 10:40:43

伸长,叶尖颇具凌厉之气。这几种叶子也分别的被应用与其他的缠枝花卉纹中,非常流行。

取自《紫禁城2008.2》之《元代青花瓷器的辨识要点》 第124页 中国人向来有种菊、爱菊的传统,文人画家尤甚。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怀,可见菊花自古便是文人逸士所喜爱的植物。元代的菊纹不多,画法比较简洁,粗率。多见于盘或者是高足杯等器物上。可分别用作主题纹饰或者是辅助纹饰,小部分出现在复合纹饰中。元代菊花一般为2至3层,花蕊用一个网状圆圈或者是一个同心圆来表示,外部接以留白花瓣,围绕成圈,从而构成了花的整体,菊花略微闲得有

5

些扁圆,因此也被称为“扁菊纹”,在明朝洪武时期也非常流行。叶子多为分为3片,看似任意而为,却排布井然有序。菊花纹虽然多绘制在小型的器物之上,但是却给人一种傲然大气的感觉。 莲花,又称为荷花、藕花、芙蕖、水芙蓉等,是青花瓷器上的典型植物纹样。宋代周敦颐将莲花比喻为“花之君子“,是”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圣洁之花,同时,它也被佛家奉为佛门圣花,佛眼为莲眼,而且佛教中还有妙法莲华经。元代青花瓷器上开始绘制莲纹,有的作为主题纹饰,有的用作辅助纹饰。莲花纹有多种表现形式,有折枝莲纹、一束莲纹(图四)、缠枝莲纹等。还有一部分在复合纹饰中作陪衬,如鸳鸯荷花纹、鱼藻纹等。大多数青花盘的外壁及瓶、罐肩部装

饰有缠枝莲花纹,盘外壁莲花为六朵者较多见。莲纹的描绘很有特点,基本上都是勾勒填色小部分留白,均用一道粗线和一道细线勾勒出轮廓线,每片花瓣间不相连,留有一定空隙。技法多样,有写实、有写意、有白描。仰覆莲花纹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辅助纹饰,也被认为是变异莲瓣纹。大多数元青花大罐、玉壶春瓶或者是梅瓶等大件器物上的肩部胫部都装饰有这种纹饰,肩部的多为覆莲纹,胫部的多为仰莲纹。它的应用范围很广,时间很长,往上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往下一直到清代。在元代的青花瓷器上,仰覆莲纹各瓣之间不共用一条边线,相互间隔开,这与洪武时期以及以后的仰覆莲纹大相径庭。不仅如此,边线的绘制多采用粗线和细线的结合,两线之间

6

留白,也有部分是只用粗线条描绘的。莲瓣肩部方折,内部填杂宝(火焰、宝珠之类)(图五)、花卉(莲菊为主)或云头,云头下加一圆圈,或留白、或粗线描画,造型各异,别具一格。

蕉叶纹常作边饰或纹饰间的装饰带,来源于商周青铜器的纹样,饰于瓶颈和下腹部。瓷器上蕉叶纹始见于宋代,元代青花瓷器上的蕉叶纹多用于瓶、执壶等器物的颈部或者是胫部。其排列形式与元代莲瓣纹相同,每片叶自成单元,两片蕉叶之间留有较宽的间隙,但也有少数为两片叶子之间夹着一片叶子的双层蕉叶。第二层蕉叶往往只画出主叶脉而省略侧叶脉。元代的蕉叶纹的主叶脉是一条较粗的实线,两边的侧叶脉用细密的平行斜线表示。叶片的边缘富于变化,有的是用平滑的弧线画出,轮廓线比较细,没有波折起伏;有的为波状,有较大的曲折的波线画出,轮廓线较粗。

卷草纹, 中国传统图案之一。由忍冬纹发展而来,以柔和的波曲状线组成连续的草叶纹样装饰

带。唐代已十分流行,日本人称之为“唐草”。构图机理似缠枝纹,以植物枝茎作连续波卷状变形,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二方连续展开,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再以切圆线为基干变化出有规则的草叶或茎蔓,形成枝蔓缠卷的装饰花纹带,多经作“S”形波状曲线排列,花草造型多曲卷圆润,通称卷草纹。元青花上的卷草纹也非常流行,它是瓷器的一种辅助纹样,应用度较广。卷曲度高,比较紧凑,卷草呈对称状态。

栀子花为元青花中独特纹饰,五瓣形小花小叶状缠枝花多用作边饰。有关专家论证此花别名蘑卜花,传说为佛喜爱的花。 2,蔬果类纹饰。

葡萄纹是蔬果类纹饰的代表,元青花大盘上多绘以葡萄与其他瓜果一起组成的丰收画面,葡萄的画法很有特点,与莲花的如出一辙,葡萄部分部分留白,整体感觉比较疏朗通透。葡萄排列错落,略显紧凑,颗粒饱满,累累的果实让人产生一种丰收的喜悦。 3,禾本科植物纹饰。

7

禾本科植物纹常见的有松竹梅纹,松纹,月梅纹等,常见于主题植物纹饰或者是复合纹饰中。松竹梅纹多见于梅瓶或者是玉壶春瓶的腹部。其中,以梅和松树为主,竹子分布于底部,竹叶的画法很简练,寥寥数笔,就把竹的形态表现出来了,叶片比较肥大,颇有写意的味道;梅花多为5瓣组成,还见单独2瓣或3瓣组成的,梅花的描绘是先用细线勾勒出花形,然后再进行填涂,梅枝非常粗壮,如同松干一般;松树沧桑古朴,树干粗壮婉转有树瘤分部,松针呈扇形,非常传神逼真。

松纹还多用于人物故事图纹瓷器上,几乎大多数的人物故事图纹中都可以见到松树的踪影,如“鬼谷子下山图”、“昭君出塞”等。在这里面,苍松参天、枝干粗壮,松针密布,松干显得成熟老到,线条灵活自如,采用鱼鳞皴法处理树干,质感和阴暗面都很到位,松针攒聚在一起,由二三十根细长的松针组合而成,朝向趋向一致,成扇形。仅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图纹中的松叶呈马尾形分布。瓷器上松纹的画法较多的借鉴了元代的绘画艺术,与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赵孟頫等人的松树画法颇具相同之处,绘画技法娴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月梅纹常出现在高足碗器物上,相对于松竹梅纹里面的梅花来说,月梅纹中的梅花更加细致传神,疏朗恬淡,隐含逸趣,没有松竹梅纹里梅纹的傲气,梅枝也比较细小,多了一丝轻快之意。梅花的画法基本想同,也是相用细笔勾勒出花形,然后在粗笔点涂,梅花花分五瓣,若干只有2瓣或3片花瓣。 4,人物故事图纹饰。

人物故事图纹作为一种复合纹饰多出现在大罐、大瓶之上,主要题材源自于元曲剧本的版画插图。例如三顾茅庐、百花亭、萧何月下追韩信、鬼谷子下山等故事。这类纹饰非常的精美大方,具有较强整体性,内部描绘了多种植物,非常值得注意。

8


元代青花瓷器植物纹饰的分类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搜索更多关于: 元代青花瓷器植物纹饰的分类研究 的文档
相关推荐
相关阅读
× 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开通会员后百万份文档资料免费自由复制和下载,是您最优的选择,赶快来试试吧!

单篇下载:10元 点击下载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