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瓷器植物纹饰的分类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文物与博物馆学 刘世发 110834003
【摘要】:20世纪20年代,英国人霍布逊(R.I.hobson)通过研究发现了元代青花瓷器的存在之后,元代青花瓷器便绽放出摧残的艺术光芒,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研究元代青花瓷的高潮,其价值和地位逐渐被世人所认知,对其的研究也逐渐的成熟。元代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种,她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质和艺术风格,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青花瓷器植物纹饰的分类进行研究,力求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元代青花瓷器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元青花瓷器 植物纹 时代特征 艺术风格 分类 引 言:
元代(1271~1368)虽立国不足百年,但是它是中国经过长期分裂后,又一次出现的大一统局面,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北方落后的游牧文化和中原先进的农耕文化之间发生碰撞,文化上交流加强,民族间相互融合,使得元代瓷器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元代瓷器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论是瓷器的创新还是生产规模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明清两代瓷器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青花瓷是元代的一个创新品种,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是陶瓷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倍受世人的关注。
植物纹是元代青花瓷器纹饰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种,对其的研究是元代青花纹饰研究里极为重要的一环。相信通过对其的研究,可以有利于摸清元代青花植物纹饰的多个类别,有利于进一步了
解元代青花植物纹饰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元代青花纹饰的系统研究工作。
一:元代青花瓷器植物纹饰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
元代是个统一的朝代,民族上相互融合,文化上交流加强。因此元代青花瓷器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元青
1
花瓷器主要分为大型器物和小型器物。元青花大型器物的纹饰一般繁复饱满,构图严谨,层次较多,特别如保定出土的一批菱形器及传世的青花大盘、大罐、梅瓶等,更显得图案纹饰密布全器,这与明代洪武以后的图案具有明显的区别;还有一部分外销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小件器,其图案花纹往往以简笔花草为主,比较简略疏朗,但是却主题鲜明。同样,元代青花瓷器植物纹饰也主要呈现出这种两种不同的风格。一般典型的元青花纹饰分为较多层次。在器身上以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相结合,构成整体,一种是一组主题纹饰与多组辅助纹饰相结合;另一种是多组主题纹饰与多组辅助纹饰相结合。不同器型有不同层次的纹饰分部。如盘多见有三层纹饰、瓶多见4或5层。层次最多的是至正十一年(1351)铭大瓶,达到了8层。自上而下的顺序为缠枝扁菊、蕉叶、飞凤灵芝、缠枝莲、四爪云龙、海涛、缠枝牡丹和覆莲纹。 元代青花瓷器植物纹饰题材广泛,构图新颖,匠心独运。元代的青花瓷器上的纹饰多使用进口的钴蓝料来描绘,这种青料蓝色,比较深沉,在浓处会产生比较明显的黑疵斑点,并且还经常会产生晕散效果,再加上元代瓷器上的绘画都比较注重现实与写意相结合,所绘纹饰精美大气,多数植物纹的风格比较粗犷、大气,颇似蒙古人的性格。
元青花植物纹注重纹饰的构画与现实植物外形相结合,增加其现实感,以达到归回自然的目的;注重把瓷器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的其他装饰技法相结合,如与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和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等相结合,如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纹大罐、“萧何月下追韩信图”纹梅瓶等器物上的纹饰主要是根据元曲戏剧的插图来刻画的;由于元代的瓷器出口较多,青花瓷器多出口至东南亚地区和中东伊斯兰等地,因此,瓷器的制作除了运用传统的艺术风格外,还考虑到了所出口地区的艺术风格,因此借鉴中东伊斯兰国家的装饰绘画风格,相互间融会贯通,创造出一种新型的艺术风格,如收藏于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工艺博物馆的元青花花卉纹大盘,整个盘饰有3层纹饰,分部盘口,盘璧,盘心。盘口为缠枝扁菊纹,盘璧同样是一圈缠枝扁菊纹,盘心外层绘有朵状扁菊纹,内层是由6个如意云头纹结合而成的纹样。此盘最大的特点是纹饰密布,花纹繁多,特别是绘画技法高超,采用双钩留白技法来诠释。此类风格的元青花较多,并且多饰以植物纹样,特色鲜明,令人叹为观止。
2
另有一直植物纹极为特殊,采用镂空的装饰手法。如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开光花卉纹狮鈕罐。罐的腹部有四个花形开光,开光内为青花釉里红草叶纹,采用镂空的装饰手法,纹饰有种浅浮雕的效果,比较特殊。
二:元代青花瓷器植物纹饰的分类。
元代青花瓷器植物纹饰丰富多样,题材广泛,从其表现形式上来
看,可将元代青花瓷器植物纹饰分为三个大类,即主题植物纹饰,辅助植物纹饰以及植物与非植物相结合的复合纹饰。下面将对其进行分别的论述。 1.主题植物纹饰
主题纹饰主要是指画在罐腹、瓶腹、盘心、碗壁等突出位置,很好的表现出了主题并且在器物的整体纹饰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的纹饰。主题植物纹饰主要是指用植物来表现主题纹饰的纹饰。这类纹饰在元青花瓷绘上比较常见。有各类缠枝花卉纹或者是折枝花卉纹(以菊花、牡丹等为主)、束莲纹、松竹纹、松竹梅纹(岁寒三友纹)、梅月纹、芭蕉竹石花果纹、芭蕉瓜竹花果纹、菊纹、牡丹纹、梅纹、蕉叶纹、灵芝纹、荷莲纹等。 2. 辅助植物纹饰
辅助纹饰主要是指画在器物的口部、底足部,在器身上主要用来间隔主题纹饰的纹饰。如将瓶的颈部、上腹、中腹、下腹、胫部等分段隔开。其作用一是衬托主题纹饰,二是使画面有一个良好和缓的过度,三是使整器的图案更加完整,更加充实。辅助纹饰有图案性质的写实内容或几何纹样,主要是指用植物来映衬主题纹饰的纹饰。绝大多数辅助纹饰的题材都是取自植物。应用得比较多的辅助植物纹饰主要有:缠枝花卉(牡丹、菊、莲等)、仰覆莲瓣纹、蕉叶纹、卷草纹、花叶纹、竹叶纹等。 3. 植物与非植物相结合的复合纹饰
这类纹饰比较特殊,一般是当作主题纹饰分布于罐腹、瓶腹、盘心、碗壁等突出位置。由于这类纹饰中不仅包含了植物纹饰,还包括了其他非植物纹饰,因此,将其分为一个特殊的类别。这个类别一般与人物故事、奇兽珍禽等相结合。题材丰富,构图严谨,别出心裁。常见的题材主要有:鸳鸯荷花纹、凤穿花纹、鱼藻纹、芦雁
3
穿花纹、昭君出塞图纹、萧何月下追韩信图纹、桃园结义图纹、三顾茅庐图纹、百花亭纹、鬼谷子下山图纹、蒙恬将军图纹、周亚夫细柳营图纹、文姬归汉图纹、敬德救主图纹、陶渊明爱菊图纹等。其中的人物故事图纹几乎全部都出现在瓶和罐上。
三:论述各类元代青花植物瓷器纹饰。
元代青花瓷器植物纹饰囊括的种类丰富多样,题材很广泛。有花卉类纹饰、蔬果类纹饰、禾本科类植物纹饰、人物故事图纹饰、动物图纹饰等。
花卉类纹饰最为常见,主要有牡丹纹、菊纹、莲纹、蕉叶纹、栀子花纹、卷草纹等 1,花卉类纹饰。
牡丹纹是元代青花瓷的最常见植物纹饰之一,多以折枝牡丹纹、缠枝牡丹纹来表现。既可作为主题纹饰表现,又可作为辅助纹饰表现。另外还有以整枝牡丹来作为主题纹饰来表现的。在
瓷器上绘制牡丹普遍而丰富,因为它有着富贵、喜庆等祥瑞的寓意。元代的牡丹纹层次繁密,却疏朗有致。一般从两个角度出发来绘制牡丹花,分别产生了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一个是从侧面绘制(图二),另一个是从正面绘制(图一)。侧面绘制的牡丹花花苞朝上,花苞被七瓣花瓣所托,灵动而活泼;正面绘制的牡丹花花朵攒聚在一起,包围着花蕊,却没有全部盖住,若隐若现,花开烂漫,气息浓烈。花瓣的构画也别具特点,花瓣的外部部分留白,极具视觉效果。缠枝牡丹花纹的叶子一种似葫芦形态,比较肥硕,因而被称为“葫芦叶”,整体细狭而长;一种像五指并拢的手掌一样,叶脉隐现,尽显粗犷豪放之风;还有一种呈卷辫状,叶子长而细,旋转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