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2025/5/5 6:11:50

辅助病因 3.年龄,性别,职业,遗传

4.流行病学三角模型,病因网模型,轮状模型 选择题参考答案 1.E 2.E 3.B 4.B

5.E 6.E 7.D 8.D 9.C 10.E 11.C

12.C 13.B 14.E

15.E 16.B 17.D 18.D 19.A

20.B 21.D 22.E 23.E 24.A 25.C 26.A 27.B 28.D 29.C 30.A

31.B 32.B 33.D 34.D 第三章 疾病的分布 一、填空题

1.疾病的时间分布可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疾病分布的目的的是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在非洲某地伤寒年发病率经常维持在10/10万左右,今年伤寒病人在A城发生20例,该城市30万人口,这种流行过程的强度属于____________。

4.据统计某省以往病毒性肝类发生率维持在1.6‰左右,1996年其发病率达5‰,此种流行强度属于__________。

5.在常年无白喉发生的自然村中,今秋(10月10-18日)突然发生白喉病人3例,此在流行过程的强度上称

为_________。

6.疾病流行周期长短取决于流行后剩余易感者及免疫者人数的比例,比例愈小周期间隔则_____;流行后人群免疫水平持续时间愈久,周期间隔则_____;新易感者累积的速度愈快数量愈多,则周期间隔则_____。 二、选择题 【A型题】

1.为了探讨某病在不同国家人群中的发病差异是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所致常应用

A.遗传流行病学 B.血清流行病学 C.移民流行病学 D.描述流行病学 E.理论流行病学

2.如某一新的疗法可防止某疾病死亡,但不能促使其康复时,那么将会发生该病的

A.发病率增加] B.患病减少 C.患病率增加 D.发病率降低 E.发病和患病均减少

3.近百年来猩红热发病率有明显下降,轻型病人增多,病死率50年代为20年代的1/30,称疾病变化为

A.长期变动 B.短期波动 C.季节性 D.周期性 E.聚集性

4.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 A.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 C.国家、地区和城乡 D.短期波动、季节性和周期性 E.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

5.比较两个地区的流感流行程度时用

A.罹患率 B.标化发病率 C.患病率 D.发病率 E.累积发病率

6.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A.发病率相当稳定 B.病程相当稳定 C.患病率相当稳定 D.当地人口相当稳定 E.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7.在流行病学较常用的发病统计指标有

A.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 B.率、发病率、标化死亡率、病死率 C.罹患率、患病率、发病率、续发率 D.发病率、患病率、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 E.发病率、患病率、相对危险度、超额死亡率

8.计算某一时期内发病率时要考虑新发病例数和 A.病例的地区分布、各地区暴露人口数 B.暴露人口数的年龄、性别分布 C.病例按时间分布、暴露人口数 D.病例按性别年龄分布、暴露人口数 E.发病时间、观察时间、暴露人口数 9.暴露人口也称危险人群,暴露人口必须有可能患所要观察的疾病,且必须是 A.该疾病的接触者

B.观察时期内、观察地区的人群 C.观察地区的本地居民 D.观察地区内的全部居民 E.对该病无免疫力的人群

10.某病的患病率与该病的发病率及病程有关,当后两者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 病率为

A. 发病率÷病程 B.新发

病人数×病程 C.新发病人数÷病程 D.发病率×病程 E.新老病例总人数×病程 B. 11.感染率的指标常用

A.急性传染病 B.慢性病 C.隐性感染较多的疾病 D.精神病 E.病毒性疾病

12.一种疾病的病死率为 A.每10万人中的死亡数 B.该病的死亡专率 C.某疾病的死亡结果 D.该病死亡在各种死亡中的比例 E.该病患者中死于该病的比例 13.死亡率是指

A.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B.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C.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患病人口数之比 D.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发病人口数之比 E.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期初人口数之比

14.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发病率和患病率一样的 B.现患率和患病率是不一样的

C.患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的频率D.患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E.患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不会发病的人 15.下列哪项指标是用于测定发病率不准确且病死率极低的传染病的流行强度 A.病死率 B.现患率 C.超额死亡率 D.累积死亡率 E.罹患率

16.周期性的正确解释是 A.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 B.疾病突然升高的现象 C.疾病发病率超过一般水平 D.疾病发病率保持在一般水平 E.以上都不是

17.研究一个病的严重程度时用 A.引入率 B.续发率 C.死亡率 D.病死率 E.发病率

18.某社区开展高血压普查,可以算出该社区人群高血压的 A.发病率 B.患病率 C.罹患率 D.病死率 E.死亡率

19.土壤中缺碘的地区往往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存在称此为

A.自然地方性 B.自然疫源性 C.统计地方性 D.输入性 E.传入或带入 20.表示流行强度的一组术语是

A.散发、流行和大流行 B.周期性、季节性和长期变异 C.发病率、死亡率和患病率的大小 D.传染性、易感性和免疫性的大小 E.以上都不是

21.移民流行病学的研究目的是探索

A.肿瘤和慢性病的遗传因素 B.疾病与环境的关系 C.遗传和环境的关系孰大 D.卫生水平对疾病的影响 E.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影

22.流行是指

A.发病率低,但持续时间长 B.发病率高达1% C.季节性出现的传染病

D.性质相似疾病的发生明显高出该人群历年的一般发病水平 E.每10万人口发生的某病病例数

23.某地区在一周内进行了糖尿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糖尿病的 A.患病率 B.罹患率 C.发病率 D.病死率 E.家庭续发率

24.某病的发病率是指 A.某病在某年内发生的新病例数与同年暴露人口数之比 B.任何疾病的发病概率C.某种原因导致某病的发病率 D.某种感染引起的病例数

E.每10万人口中所有疾病的发生率

25.对一种严重的致死性疾病采取一级预防措施时,评价其效果最恰当的指标是该病的 A.死亡率 B.患病率 C.发病率 D.病死率 E.死因构成比

26~29题的题面

2000年期间,共发生200例某病病人,同年的年初已知有800例病人,年内因该病死亡40例,年中人口数为1000万,如果该病的发生和因患该病死亡的事件均匀地分布在当年中,则 26.2000年该病的发病率(1/10万)是

A.0.4 B.8.0 C.10.0 D.1.6 E.2.0

27.2000年1月1日该病的患病率(1/10万)是 A.0.4 B.8.0 C.10.0 D.1.6 E.2.0 28.2000年期间,该病的患病率(1/10万)是

A.0.4 B.8.0 C.10.0 D.1.6 E.2.0

29.2000年期间该病的死亡率(1/10万)是

A.0.4 B.8.0 C.10.0 D.1.6 E.2.0

30.用于分析不同年代出生者各年龄组某病的死亡趋势的分析方法是

A.病例对照研究 B.横断面研究 C.生存分析法 D.出生队列研究 E.生态学研究

31.一些传染病如菌痢,在我国终年均可发病,但每年8-9月份则出现一个发病高峰,此现 象称为

A.长期变动 B.短期波动 C.季节性 D.周期性 E.聚集性 32.一些传染病的流行其时间上具有规律性,称此状况为

A.长期变动 B.短期波动 C.季节性 D.周期性 E.聚集性

33.下列哪项不是疾病时间分布的变化形式 A.流行 B.短期波动 C.周期性 D.季节性 E.长期变异

三、名词解释

发病率 患病率 感染率 死亡率 病死率 暴发 流行 季节性 周期性 长期趋势 地方性 散发 疾病负担 四、简答题

1.计算发病率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2.简述疾病三间分布的主要内容。

3.发病率和患病率有何区别与联系?

4.比较两个不同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如何比较?

5.试述疾病的流行强度分级及定义。

6.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

7.疾病分布呈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长短取决于哪些因素? 五、思考题

1.某地人口及其年龄、性别构成稳定,经三年观察,某病发病率逐年下降,而患病率略有

上升,如何解释?

2.有人认为传染病的平均潜伏期,就是最长潜伏期和最短潜伏期的算术平均数,您认为 吗? 六、答案 填空题 参考答案

1.散发,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 2.探索病因,查明影响分布的因素 3.散发 4.流行 5.暴发 6.长,长,短 选择题参考答案

1.C 2.C 3.A 4.E 5.D 6.E 7.C 8.A 9.B 10.D 11.C 12.E 13.A 14.D 15.D 16.A 17.D 18.B 19.A 20.A 21.C 22.D

23.A 24.A 25.C 26.E 27.B 28.C 29.A 30.D 31.C 32.D 33.A 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一、填空题

1.个案调查的方法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获得个别病例及周围环境的资料。

2.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样本含量的确定通常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方法。

二、选择题

1.欲了解某地小学生近视眼情况,应采用

A.个例调查 B.前瞻性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E.回顾性调查

2.适用于抽样调查的情况是

A.为发现某病全部病例并提供治疗 B.为早期发现癌症患者以降低其死亡率 C.欲调查的人群人数很少

D.欲知道某地一定时间内某病的患病情况 E.要了解各种疾病的常年发病情况 3.某乡5,000户约2万人口,欲抽其l/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第1户,随后每隔5户抽取1户,抽到户的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简单抽样 E.多级抽样

4.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一次调查中,查得93例急性血吸虫病人有如下的疫水接触史:游泳52人,割湖草30人,插秧6人,放牧3人,洗衣2人,由此得出游泳是最危险的接触方式,是

否正确 A.是

B.不是,应了解他们的既往史 C.不是,因没设对照 D.不是,因未作统计学显著性检验 E.不是,因所做比较不是以率为基础的 5.在对病因不明疾病的研究中,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早期发现病人 B.早期诊断病人 C.筛查各种高危病人 D.概括和检验病因假说 E.描述分布,提出病因假说

6.当对某病的情况了解不多时,开展的流行病学研究往往是A.分析性的 B.实验性的 C.理论性的 D.描述性的 E.探索性的病例对照

7.关于样本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调查时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B.使用更少的样本以便节省人力和物力 C.调查时根据人力和物力来确定样本量 D.调查时应用适合的样本量 E.根据研究者的意愿来确定样本量

8.现患研究主要分析指标是

A.死亡构成比 B.患病率 C.发病率 D.续发率 E.死亡率 9.普查是指

A.对某人群的系统追踪观察 B.对某人群中的部分人进行调查 C.对某人群中的每个人进行调查 D.以发现隐性感染为目的的调查 E.对某人群的大部分人进行筛查 10.下列哪项不属于现况调

查的目的

A.了解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地区及人群中的分布

B.了解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态之间的联系,以逐步建立病因假设 C.考核防治措施的效果

D.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找出防疫和保健应该开展的工作 E.计算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度 11.下列哪项是现况调查常见的偏倚

A.无应答偏倚 B.选择偏倚 C.失访偏倚 D.混杂偏倚 E.测量偏倚 12.为制定某地区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制方案,拟对该地区某时点人群原发性

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这类研究是 A.流行病学实验 B.队列研究 C.横断面研究 D.病例对照研究 E.以上都不是 13.不适宜开展普查的情况是

A.此病有较简便准确的检测手段和方法

B.对查出的病例有切实的治疗方法

C.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经费以发现病例和及时普治

D.对象人群组织严密,不易发生遗漏

E.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较低

14.部分地区目前结核患病率降低,不再用拍胸片来普查结核。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A.拍胸片成本高 B.消耗人力大 C.消耗物力大 D.查出病人少 E.效益高 15.普查指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人群进行的调查或检查,下列哪种对象不属于普查 A.一定范围的全体成员 B.某居民点的全体居民C.某中学当天在校的全体成员

D.某几个地区或几个单位的几个年龄组的全体成员 E.从事某项工作的全体成员

16.在实际调查中,哪两种抽样方法最为常用

A.单纯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 B.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 C.单纯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 D.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 E.系统抽样和整群抽样

17.抽样调查较普查有许多优点,下列哪项不是其优点

A.节省人力 B.适宜于调查患病率低的疾病 C.节约时间 D.工作易做得细致 E.节约物力

18.抽样调查时不能以样本大小和抽样设计来适当控制的误差是

A.抽样误差 B.随机误差 C.非抽样误差 D.标准误 E.标准差

19.普查中对400例有乳腺癌史的妇女和400名正常妇女进行活检诊断,结果是前者中100

例阳性,后者50例阳性。该试验的敏感度为


流行病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搜索更多关于: 流行病学 的文档
相关推荐
相关阅读
× 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开通会员后百万份文档资料免费自由复制和下载,是您最优的选择,赶快来试试吧!

单篇下载:10元 点击下载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