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资料,核准通过。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专家点评 林纸一体化
本案例为典型硫酸盐法工艺制浆的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于1997年通过国家审批,是我国第一个林纸一体化建设项目,也是国内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中首先引入清洁生产概念,突出预防为主的建设项目。本项目对污染源实施生产工艺全过程控制,辅以必要的厂外(末端)治理,使制浆废水污染物外排浓度远低于《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各项指标。报告书工程分析内容细致,展示了1990年代国际上制浆造纸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和污染控制与防治水平。 一、产业政策与规划发展要求
该项目建设虽已近10年,其单机规模仍符合2004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中规定的起始规模(年产50万t及以上)。符合造纸发展规划,符合调整原料结构与产业结构向规模大型化、产品高档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和生产清洁化发展的要求。 二、工程污染分析
该案例特点之一是工程污染分析系统、深入,详细列出了工程污染因子,突出了特征污染物AOX和恶臭污染源强的分析与估算,为国内目前开展此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可借鉴的工程污染因子确认和污染源强参考数据。 三、项目制约因素与减缓措施
该案例另一特点是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分析了制约项目的主要环境问题,列出了详细的环境保护目标与敏感点。占海南省8%面积的400万亩以桉树为主的浆纸林基地建设,是一项影响当地子孙后代的复杂工程、生态工程和社会工程。评价中提出了生态影响因子、评价方法及原料林供长消平衡的计算参数;明确提出加大生态恢复的资产投入力度、缩减基地规划面积、提高集约经营和科学管理
水平等针对性措施,以回避和减缓潜在的不良生态影响,维持生态环境稳定性。在评价基本内容与方法方面,为我国今后开展浆纸林基地建设,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参考。
四、预测评价与排污方案的比选
该项目工程废水排海,对近海的环境影响能否接受是项目选址可行性的重要内容。该案例按导则要求较详细地介绍了评价区域海域功能区划、主要自然保护区位置与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环境影响预测所选用的几种海域潮流数值模型及采用模型的方法,给出了评价海域COD浓度预测,边界与初始条件参数的选取方法等;论证了排海口位置选择与离岸深海排放方案比选;预测了非正常工况排放时对海域影响范围与程度:给出明确排污方案与排污口选址的结论意见。
五、案例存在的问题
1.本案例由于评价完成时间较早,按照目前对林纸一体化建设项目评价内容的要求衡量,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浆纸林基地建设应给出当地完整的林业发展规划,天然林、生态公益林和经济商品林区规划;基地应在商品林区内选址,保护基本农田;应提出浆纸林基地水土保持方案以及浆纸林基地生态稳定性监测方案等内容。
2.按照目前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该项目制浆工艺中应采取粗浆压力筛选工艺替代常压扩散洗涤,漂白应采用O—Z—E—D工艺,100%CIO2取代CI2漂白剂,采用二段氧脱木素技术与装置等。
3.生产废水受纳海域为白蝶贝保护区,列为重点保护目标。此后洋浦开发区规划已制定排污区,使项目选址与功能规划得到兼容。
六、林纸一体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1.产业政策符合性及相关规划的兼容性,关注以下问题:
(1)总体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的介绍应清楚。
(2)评价区域内是否有特殊保扩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社会关注区及环境质量达 不到或接近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区,均应列为环境制约因素。
(3)水资源规划及其项目水资源供给可靠性论证。要求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保护好地下水,提出中水利用方案。
2.选址布局应关注国家相关规定: (1)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
(2)西部大开发中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3)黄、淮、海河流域地区因水资源限制与地表水环境污染严重,要实行造纸行业原料结构调整与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采取区域污染削减,必须做到“增产减污”。
3.对于不同制浆工艺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如AOX、恶臭)应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从源 头控制。
4.污染治理措施需要多方案论证,废水排污口位置选址及排污方式应优化论证。
5.对化机浆、脱墨浆高浓度废水治理措施达标排放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应加以论证,注意脱墨废渣处置,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6.厌氧处理系统产生的恶臭无组织排放,应采取有效的减缓措施并给出合理的卫生 防护距离。
7.造纸林基地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有针对性提出生态影响的具体防治对策与减缓、恢复及补偿措施。
明阳糖厂案例点评
一、项目建设的产业政策
国家限制重复新建制糖生产线,在仪器工业发展规划中对企业生产规模未加限定,仅要求规模经营;要求产糖优势地区在调整、优化结构的基础上,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鼓励集中综合利用糖蜜和蔗渣。
该案例属技改扩建项目。广西是我国重点产糖区,其蔗糖产量约占全国一半,国家支持优势企业通过技改扩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以抢劫地区资源转化为商品优势,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行业发展规划要求,并在报告书编制内容中得以落实体现。
二、主要环境敏感问题与减缓措施
技改扩建后项目废水和污染物排放较大,纳污水体良风江属小河,容量小,其下游15km处是良风江国家级森林公园;厂址相邻居民点较多,易受噪声影响,这些是制约本项目建设环境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案例中针对制约因素的核心问题,即减排废水关键的过滤设备选型方案和废水农灌排污方案,提出不同于可研报告的新方案(方案一),并作为倾向性推荐方案。该方案在技术与经济上论述是合理的,可有效回避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制约因素。
三、案例的特点
1、工程污染分析反映了行业的特点,污染防治思路清晰。甘蔗糖生产属于农产品深加工,除了产生浓有机废水(废液糖蜜)外,还有大量固体废弃物产生(蔗渣、滤泥等)。这些污染物均为可利用资源,在采取清洁生产与综合利用途径后,污染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案例中蔗渣主要用作锅炉燃料,部分外运集中造纸,糖蜜(桔水)外运集中综合利用,外排废水农灌,符合行业规划要求,可有效减轻环境的污染。
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编制较规范,环境现状基本情况表述清楚,能从中准确提出项目建设的环境制约因素,并依此作为主线异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能从中结合制糖企业季节性排污的特点,选择正常生产期制定环境监测方案,使得获得的数据能客观反映出工程污染情况,提升了环境预测结果的可信度。
3、案例中提供的技改前后全厂给排水、污染物排放“三本帐”的数据很完事,其数据细化到每个工段,并发列表形式表述,简洁,一目了然。
4、针对良凤江河流水文特征,选用适用的预测模型和参数,预测在不利水文条件下,四种排水方案时对下游影响范围和程度,预测结果可信。
四、案例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污染因子和预测评价因子均应增加PM10;当锅炉烟气除尘器运行非正常或发生事故时,预测应主要以烟尘为主。
本项目锅炉燃料为蔗渣,其组分硫含量为零,烟气中检出SO2,应说明硫的来源。
2、清洁生产水平评价应与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企业相比较。在缺少同行业信息,采用《甘蔗制糖业清洁生产标准(报批稿)》进行评价时,应同时列出一、二、三级指标,案例仅与三级标准(国内清洁生产水平)比较是不够的,清洁生产专题评价要通过比较找出差距,找出问题关键,进而提出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的措施与建议,加大技改力度与内容。本项目清洁生产水平不能满足三级要求,说明其技改的力度不够。
五、制糖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1、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的符合性,注意综合利用产品生产过程所产生污染物排放应执行的相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