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13地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 - 精编版(含答案) - 图文

2025/5/4 21:15:46

只是有许多声音都被风一路带来又一路带走……

②在我离开农村进入小县城之后,仿佛进入一个听觉和味觉的荒漠。身处日益膨胀和来不及完善的城市,我成天浸泡在城市污秽的味道和繁杂的声音之中,只能独自怀念着风清气正的乡下时光。

②虽然风的形状不可看见,但是风经过之处,也总有从静到动的提示。草倒叶飞、云转幡动,这都是风在说它来了。可能风还在远处,我们就远远地发现了风的脚印。在乡下;如果站在木格的窗子背后,只要看到对面青山上的树在摇摆,山路上的雨衣在飘动,瓦房上的炊烟在扭腰,这些都是在说,那就是风。当然,居住在高高的电梯公寓,隔着双层的玻璃窗子,也只有那些粗壮烟囱上方的烟雾或者花花绿绿的商铺彩旗,在天空中写着?风?,如果没有这些烟囱或者旗子,应该是看不到风的身影的。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本是件简单的事,然而,要在城市灰蒙蒙的天底下看看云,实在是十分奢侈的想法。当然,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没有谁会停下来静静看一会儿风的来去和风的大小,都是在奔波行走讨价还价的间隙,偶尔由鼻翼、肌肤、耳朵听闻风的踪迹。

④多年前的一个五月,我在农忙时节回到乡下,刚下过暴雨,溪里池里水都涨起来了。在那个雨过天睛的黄昏,我坐在青草地上乘凉,阵阵温和的晚风吹过,风中满载着布谷的歌唱、虫子的嘶鸣,还有牛的长调,我突然觉得,这样的五月,才算是完整或者完美的。之后,我也时常回乡下去,更多的时候就在春节前后,等到天黑定了,山里山外全是静默的,偶尔有人家点燃一串鞭炮,响过之后,夜晚更显得寂静了。

⑤对于风中味道的触摸,主要依靠鼻翼,舌头无须过多参与。风中的味道,在乡下,更多的是花花草草传出的消息。当然,花要把消息告诉的不是人,而是那些远远近近的虫子,只不过让人也无意中捕获了。花的消息,风在以一种更加隐秘的方法传播,也是一种不可看见不可听闻的方式。因而,在乡下,一个人的嗅觉是十分灵敏的。

⑥村口人家的饭熟了,村尾的人都知道是些什么菜。如果是在饥饿的年代,就有不少无事的孩子过去串门了。如果闻见有腊肉的味道,那一定是家里来了远客;如果是酸菜红苕的味道,就不过去凑热闹了。每年端午,家家都会用新面蒸馒头,一大早,村子就全笼罩在一层淡淡的馒头香味中,虽然各家各户还把馒头扣在蒸笼里,但是只要鼻翼轻微动一下,就知道哪家的包子是肉馅的,哪家是菜馅的,还有哪家用的是洋槐花作瓤。

⑦乡下,风的味道不仅四季各异,而且一天之中也不断变换,早上凉,中午热,晚上冷。当然,如此简单的词语无力把乡村的风在纸上再现,或者将其描述得原汁原味。

⑧封闭在厚厚的水泥墙里,百无聊赖地想到了乡下的风声和风味。风中遥远的声音和淡淡的味道,正如我刻骨的乡愁和莫名的悲伤。

(选自2016年1月1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7.请根据文意填空。(3分)

文中捕风者捕风的方式是多样的:通过草叶、云幡等物感知风的_______,通过一些动物和鞭炮捕获风的________,还通过________和食物来感受风的味道。

【参考答案】形状(或踪迹、脚印、身影等) 声音 花草 【试题解析】本文翻来覆去围绕风的“形状”、“味道”和“声音”展开。“虽然风的形状不可看见,但??草倒叶飞、云转幡动,这都是风在说它来了。”第一空解决。“风中满载着布谷的歌唱??山里山外全是静默的,偶尔有人家点燃一串鞭炮,响过之后,夜晚更显得寂静了。”虽然没有点明,但也能猜出“声音”。风的“味道”在5、6小结,第6节从食物来写,第5节呢?“风中的味道,在乡下,更多的是花花草草传出的消息”,那就是花花草草,因为只有两个空格,就写“花草”吧。

18.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承上启下;写出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风清气正乡下生活的怀念,

33

交代了后文作者能够体验到风的形状、声音、味道的原因(或“为后文作者能够体验到风的形状、声音、味道做铺垫”)。

【试题解析】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不外乎“内容上”和“结构上”两方面的作用。因为要“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请别忘了结合具体的句子哦。建议分开回答,如“内容上??;结构上,??”“怀念着风清气正的乡下时光”、“进入小县城之后,仿佛进入一个听觉和味觉的荒漠??”是本段的内容,它们还与“上下文”有怎样的联系呢?结构上,前有一段,后有七段,本段自然是“承上启下”了。 19.结合加点的文字,赏析下列句子。(3分) 当然,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没有谁会停下来静静看一会儿风的来去和风的大小,...........都是在奔波行走讨价还价的间隙,偶尔由鼻翼、肌肤、耳朵听闻风的踪迹。 ..........

【参考答案】①本句描绘了城市人忙碌、为生活所累而忽略了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②表达了作者对城市人委婉的批评,③也表现了作者对闲适、惬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试题解析】“行色匆匆”写出了人们“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没有谁会停下来”也是一派繁忙、忙碌的景象,关键是他们在忙什么呢?原来是“奔波行走讨价还价”!只是“偶尔”“由鼻翼、肌肤、耳朵听闻风的踪迹”。一加对比,我们就会发现文字背后的批评意味和心之所向、情感选择。 20.阅读④~⑥段,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笔下乡村的特点。(3分) .....【参考答案】①氛围安静;②空气清新怡人(环境优美);③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或重视民俗)。

【试题解析】第④段写的风的是“声音”,雨后山村,黄昏时的充满生机,天黑后的一片静默,应该说是恬静。第⑤段写的风的是“味道”,乡村里,花草的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啊!第⑥段写的还是风的 “味道”,有好吃的时候,孩子们便去“蹭”饭了,他们正在招待远客呢。这不是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嘛。《社戏》里平桥村的人们好像也是这样哦。 21.结合全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4分) 封闭在厚厚的水泥墙里,百无聊赖地想到了乡下的风声和风味。风中遥远的声音和

淡淡的味道,正如我刻骨的乡愁和莫名的悲伤。 【参考答案】生活在人与人隔绝的城市里,让人感到压抑、孤独和寂寞,乡村自由惬意、和谐淳朴的生活离“我”越来越远,让“我”内心充满了感伤,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状态的厌倦和对乡村自然生活的渴望。

【试题解析】“封闭在厚厚的水泥墙里”“百无聊赖”“刻骨的乡愁”“莫名的悲伤”等词句已经明白地告诉了我们,作者的感情,只要把比喻的地方“翻译”出来,加上作者的种种感情,就一切搞定了。你说是不是?4分题,建议答案应该不少于四点。

三、作文(共50分)

22.请以“又见_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补充完整后的文题抄写在答题卡“题目”后的横线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题解析】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又见”,说明以前见过,现在是再一次见到,所以是“又见”,因此要有铺垫和照应;二是“真好”,激发的情感应该是美好的,让人愉悦的,别忘了抒情点题。当然,半命题作文还需要补充完整,“又见”的人、物及其精神决定了文章境界的高低。同志们努力啊!

34

江苏省南通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

逐题解析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2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5分) 行走丰盈生命。在澄明的清晨或ɡuīlì的黄昏,走过卓尔不群的泰山,走过 A (浩浩汤汤/肆无忌惮)的长江;走过云烟氤氲,走过月色m?nɡl?nɡ。听斜风细雨, B ,赏桃红柳绿,让心灵行走在新雨后的空山,轻舞飞扬。细数阳光,ch?ndiàn在心的依然是生命留下的嫣然。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参考答案】瑰丽、朦胧、沉淀 【试题解析】“瑰”是形声字,要注意偏旁;因为是形容月色,所以要用“朦胧”;因为是“ch?ndiàn在心”,自然应该是比喻凝聚、积累的“沉淀”。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横线上。(1分) A处的短语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浩浩荡荡

【试题解析】形容长江的水势浩大、浩淼壮阔,自然是“浩浩荡荡”,而且与前面的“卓尔不群”照应。虽然“肆无忌惮”有点拟人味道,但“放肆到什么都不顾忌”的贬义特点与“丰盈”“澄明”“瑰丽”“卓尔不群”等词营造的语境实在不相称。

3.结合语境,在B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2分) 【参考答案】看山清水秀、观莺歌燕舞 【试题解析】“仿写”不是简单地“依葫芦画瓢”,“仿写”的“恰当”主要要求“仿”的句子在结构上、内容关联和逻辑联系上与上下句“有较高的一致性”。“听斜风细雨”、“赏桃红柳绿”句式结构上是动宾结构:单音节(一字)动词 + 四字并列短语(仔细推敲的话,“斜风细雨”是两个偏正词组构成的并列短语,“桃红柳绿”是两个主谓词组构成的并列短语)。内容上,前后句动词用的是“听”和“赏”,写的是“斜风”“细雨”“桃红”“柳绿”,“仿”的句子要在内容上与其相关,又要避免与这些词语重复。

4.知行中学学生会拟举行“中华经典伴我行”活动,请你参加。(9分) 活动一:且行且读,重温经典。

请你简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去火云洞解救唐僧,他变成的牛魔王是如何被红孩儿识破的,最终唐僧又是怎么得救的。(4分)

【参考答案】红孩儿问孙悟空自己的生辰八字,孙悟空回答不上来,说忘记了,因而被红孩儿识破。最后,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降服了红孩儿,救出了唐僧。 【试题解析】“火云洞事件”是取经团队与牛魔王家族结仇的首发事件。孙悟空变化的牛魔王来得太快,又推三阻四不肯吃唐僧肉,于是,乖巧的红孩儿便用比较私密的“生辰八字”问题难倒“假魔王”,矛盾升级,最后,悟空被迫请来观音菩萨,降服了红孩儿,救出唐僧。 活动二:边走边唱,歌咏家国。

5月4日举办“家国情怀”篝火晚会,需向学校总务处借三只无线话筒。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则借条。(5分)

【参考答案】 借 条

35

因举办“家国情怀”篝火晚会之需,特向学校总务处借无线话筒三只。晚会结束后立即归还。 学生会 5月4日 【试题解析】要注意应用文的一般格式。“借条”是一种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性文书。“借”嘛,至少要写清楚“借”的事物及其特征、数量,归还的约定(时间、方式等),严格地说还有违约责任、处理方式等。当然,落款(含借东西的人姓名、借款日期)必不可少。另外,语言要简洁、准确,不得有歧义。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 (《<论语>八则》)

(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4)已是悬崖百丈冰,___________。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5)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启迪人们正视艰难,勇于开拓。

(6)范仲淹《岳阳楼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

【参考答案】(1)不亦乐乎 (2)浅草才能没马蹄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 )犹有花枝俏 (5)山重水复疑无 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6)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试题解析】古诗文名句默写主要考查识记和书写,切忌记忆混淆和书写潦草。本题中要注意“不亦乐乎”和“山重水复”不要和其他词句混淆;题中易错字较少,要注意“何当共剪西窗烛”的“剪”字。

二(6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6分)

昼居池上亭独吟 [唐]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①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②已息,几杖复何铭③。

【注】①法酒: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②机:心意,心愿。 ③几杖??铭:给几、杖作铭文(含自警或劝诫意)。

6.这首诗抒发了刘禹锡________、______的心绪。(2分) 【参考答案】不被重用的失意不平,追求高尚人格和高雅志趣

【试题解析】“心绪”即心思、心情。其实是一个范围较大的词语,答题时要仔细推敲。同时,要注意“独吟”“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清琴”“已息”等词的内涵,还要对刘禹锡的生平有一定的了解。《昼居池上亭独吟》应该抒写的是作者对政治上失意的感慨和保持高尚节操的情怀。

7.诗人“闲想鹤仪形”,他心中鹤的形象与下面第(1)联还是第(2)联所描写的鹤形象相似?请结合本诗颈联或尾联,说说你的理解。(4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2)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36


江苏省13地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 - 精编版(含答案)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搜索更多关于: 江苏省13地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 - 精编版(含答案) 的文档
相关推荐
相关阅读
× 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开通会员后百万份文档资料免费自由复制和下载,是您最优的选择,赶快来试试吧!

单篇下载:10元 点击下载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