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让他把这四个男女画下来。他眯缝着眼,一杯茶的工夫,画像就出来了。四个男女瞪着惊讶的眼睛,各自拿着画像离去。
⑦那年冬天,流窜盗窃团伙到了老街一带,警察通知商家注意防范。没几天,老街的一家珠宝店失窃。警察走访时,大印象拿出了几张画像,说这几个人在老街转悠几天了。警察按图索骥,果然抓获了三名盗窃嫌疑人,只是让团伙的头子逃脱了。老街人把大印象画像擒贼的事都传神乎了。原想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没曾想,春节前夕,逃跑的盗窃团伙头子竟然又潜回了老街。节前商家生意旺,店铺关门也晚。天擦黑,大印象起身去关门,一个黑衣人裹着寒气闯入店里,反手扣上门。大印象正疑惑,一把冰冷的匕首抵住他的咽喉。大印象即刻明白了怎么回事,平静地坐到椅子上。黑衣人匕首向上一划,大印象两眼模糊。
⑧翌日,正在饭馆里喝酒的黑衣人,被警察逮个正着。黑衣人挣扎着又哭又嚷,说警察冤枉人。被带到派出所后,黑衣人忽然安静了,他看到案桌上一张用血绘出来的画像,画像上的人分明就是自己啊。黑衣人瘫倒在案桌前。 ⑨大印象眼睛致伤,不能再给人画像了。
⑩老街人提起大印象还是那句话:大印象啊,宽脸,短眉,眼睛不大,特有精神。
(选自《广西文学》,有删改)
17.浏览全文,依次概括有关大印象的四件事。(4分) 【参考答案】①大印象上门为大石桥段家老爷子画遗像,谢绝了段家的优厚酬金。②在环卫工人韦老头退休时,为他溺水死去的女儿妮子画了一幅像。③四个男女在大印象眼前过了一趟,大印象便把他们画了出来。④大印象用画像帮助警察破了案,但自己的眼睛被歹徒所伤。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内容一般先找出或划分事件段落(题目要求四件事,应该有四大部分),再提炼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表达上一般以主人公作为陈述对象),最后看看有没有字数要求,当然简洁、明确是语言表达得重要标准。本文层次清晰、事件“分明”,不再赘述。 18.体会第④节画线句“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为人也正直实诚”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承接上文大印象“把画像这门手艺做得精绝”等,同时用“为人也正直实诚”启下,引出下文对大印象“正直实诚”美好品质的叙写。
【试题解析】一个句子主要用两大作用: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本题只考查“结构上的作用”,那就要看它在“结构”中的哪一个环节,即哪一个位置、哪一个段落,因为,在开头、文中、文尾的作用是不一致的。“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为人也正直实诚”在第④节中,段落上前三后六,自然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因为要“体会”一下,自然应该分析一下“承了什么‘上’”,有“启了哪些‘下’”。
19.本文第⑤节用较多笔墨写韦老头是否合适?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写韦老头的目的是为下文大印象为他溺死的女儿妮子画像做铺垫,从侧面衬托大印象为人的正直实诚。 【试题解析】本题不是考查“为什么要写韦老头”,而是“为什么要用较多笔墨写韦老头”。实则因为韦老头的女儿早已溺亡,所以,“用较多笔墨写韦老头”可以更自然、更清晰地交代韦老头的女儿的外貌特征。大印象正是从韦老头的絮絮叨叨中准确把握了人物特征,并给韦老头的女儿画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画像。作
41
用:①可以更自然、更清晰地交代韦老头的女儿的外貌特征,②为下文大印象为韦老头溺死的女儿妮子画像做铺垫,③更好地突出了大印象的技艺精湛,④也更巧妙地衬托了大印象为人的正直实诚。 20.请将本文第③节和第⑩节对大印象的两处外貌描写与下面对于勒的两处外貌描写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在描写内容与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6分)
(1)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2)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 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参考答案】从描写内容上看,本文第③节和第⑩节对大印象的两处外貌描写突出了大印象的脸部特征,刻画了他的眼睛,突出了“特有精神”;而对于勒的描写不但突出了脸上和手上的皱纹,而且强调了他的愁苦和不堪。从情感上看,本文的外貌描写写出了人们对大印象的印象深刻,表现了人们对大印象的喜爱和敬意;而从对于勒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生活的艰辛,写出了作者对人物的同情和对“我”父母亲的不满。 【试题解析】从“描写内容和情感表达上”找“不同点”。“描写内容”就是描写的对象及其特征等,人物不同,这些方面的内容往往是不同的。如写于勒,就抓住他的“手”和“脸”,“手”是“满是皱痕”,“脸”是“满脸皱纹”“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写他的“狼狈不堪”。至于“情感表达”嘛,则需要我们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
21.大印象把画像手艺做得精绝,南通人传承悠久的民间工艺,把蓝印花布、板鹞风筝等做到极致,南通仿真绣更是五度成为国礼。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5分) 【参考答案】大印象把画像手艺做得精绝与他的人品是分不开的,要想技艺精湛,做人很重要。我们也要做“正直实诚”的人,在磨炼中提升水平,将南通悠久的民间工艺和“工匠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试题解析】“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启示”已经规定或提供了答题的思路和内容。大印象手艺精绝,??“南通仿真绣更是五度成为国礼”。有什么“启示”呢?关键是“南通人??国礼”一句起什么作用呢?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大印象手艺精绝,为人正直实诚。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和工艺水平,将南通悠久的民间工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三(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世间万物,彼此分享,将生命千丝万缕地关联。高山流水,春华秋实,我们分享自然的馈赠;诗书礼乐,衣食住行,我们分享人类文明,至爱亲情。
分享与成长一路相伴。分享知识、见解、体验,激活思维,启迪了智慧;分享美食、雅趣、乐事,升华情谊,斑斓了岁月。分享是爱的给予式,令幸福加倍,痛楚减半,还原了生命原本的亮丽。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42
【试题解析】审题上,“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要求“分享”的是“成长”过程中的某一次或某几次“分享”。因为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所以,我们要注意与谁“分享”,尤其是“分享”了什么(其实是“分”了什么,又“享”了什么),是什么为“成长”“添一抹亮色”,因此构思与写作的重点不在于“分”,而在于“享”,在于“成长”与“亮色”。
43
2016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10分)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②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③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 ,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⑤烽火连三月, 。(杜甫《 》)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⑦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⑧ ,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解析】本题为连续性默写,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答案:(1)择其善者而从之(重点字:善) (2)心远地自偏(重点字:偏) (3)曲径通幽处(重点字:幽)
(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重点字:寄) (5)家书抵万金 春望(重点字:抵) (6)似曾相识燕归来(重点字:燕) (7)后天下之乐而乐
(8)明月别枝惊鹊(重点字:鹊)
2.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婆挲(suō) 生意盎(yàng)然 ..B.震撼(hàn) 锲(qiè)而不舍 ..C.轮廓(kuò) 优(yōu)柔寡断 ..D.蹊(xī)跷 一筹(chóu)莫展 ..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A.“婆挲”应写作“婆娑”,“生意盎然”应读作“shēng yì àng rán”;D.“蹊跷”应读作“qī qiao”。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绛先生心怀恬淡,一生与世无争,醉心于读书。 ..B.在开学典礼上,他第一次代表全体学生发言,显得有点儿矜持。 ..C.无锡拥有惠山泥人、锡绣、竹刻等一批光怪陆离的传统艺术。 ....D.上海一人工湖惊现巨幅“中国地图”,这一巧妙设计可谓独具匠心。 ....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使用。A.恬淡:指人的性格恬静;恬静淡泊。使用正确。B.矜持:局促;拘束。使用正确。C.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使用正确。
D.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句中的人工湖所成“中国地图”是天然形成,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 答案:D
4.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