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各区中考化学二模科学探究汇编

2025/5/6 22:15:35

2017北京各区中考化学二模科学探究汇编

西城区

〖科学探究〗

43.(7分)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查阅资料】BaSO4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实验一】同学们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4种溶液于试管中,再分别滴加少量的 .. 稀硫酸。 实验装置 (1)3号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4号试管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提出问题】3号、4号试管中的现象能证明硫酸与Na2CO3、BaCl2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1号、2号试管中均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如何证明硫酸与NaOH、NaCl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实验二】同学们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装置 6号试管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实验现象 5号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实验现象 1号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2号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3号试管中_____ 4号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3)5号试管中的现象能证明NaOH与稀硫酸发生了 复分解反应。右图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 .. 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 .......

【反思与评价】

(4)同学们发现3号、4号试管中的微粒数也有变化:4号试管中的Ba2+、SO42-因

生成沉淀而减少,3号试管中减少的微粒是_____。

(5)欲进一步探究2号试管中的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又补充了以下

实验。

分成两份 2号试管中 的混合液

加入试剂1 现象1

加入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该实验证明两种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请结合实验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 滴加石蕊溶液的目的是_____。 ② 试剂1和现象1分别是_____。 (6)根据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B.从微观上看,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某些离子相互结合使离子数目减少 C.判断化学反应发生,可依据有新物质生成,也可依据某一反应物消失 D.证明复分解反应没有发生,可验证某一反应物依然存在 43.(7分)(1)产生气泡 (2)BaCl2 + H2SO4

BaSO4 ↓ + 2HCl

(3) H+和OH-生成水分子 (4)H+和CO32- (5)①检验溶液中的氢离子 ②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6)ABC

东城区

〖科学探究〗 39.(8分)在一次化学实验中,两组同学都完成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

观察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进行实验一】

实验组 甲组 乙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产生蓝绿色沉淀 已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乙组产生的蓝绿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1)碱式硫酸铜是绿色晶体,在水中溶解度极小,能溶于稀酸溶液。

(2)碱式硫酸铜的组成不固定,一般可用Cu2(OH)2SO4表示。 (3)BaCl2溶液和含有SO42-的溶液反应能生成BaSO4(白色沉淀)。

例如:BaCl2+H2SO4=BaSO4↓+2HCl 【猜想与假设】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进行实验二】

实验步骤 主要实验操作 ① ② ③ ④ ⑤ 取乙组实验后的混合物过滤 取蓝绿色沉淀,用蒸馏水洗涤多次 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BaCl2溶液 取少量蓝绿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现象及结论 得到蓝绿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无沉淀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取洗涤后的蓝绿色沉淀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沉淀全部溶解,得到蓝绿色溶液 实验结论: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解释与结论】

(1)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

(2)步骤④中的稀盐酸能否用稀硫酸代替? 。 (3)步骤⑤滴加的试剂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甲组同学在本组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下列实验:

①过滤,取蓝色沉淀于试管中

②滴加 ,沉淀颜色变为蓝绿色 ③重复实验二中的步骤①~⑤

经实验验证,氢氧化铜也可以转化为碱式硫酸铜。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乙组同学认为在自己组原有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滴加_______,可以将碱式硫酸铜转变为

氢氧化铜。通过实验,也验证了他们的猜想。

(6)为了确保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实验的关键是_______。 39.(8分)

【进行实验一】CuSO4 + 2NaOH = Na2SO4 +Cu(OH)2↓ 【解释与结论】(1)检验蓝绿色沉淀是否洗涤干净 (2)不能

(3)BaCl2溶液 【反思与评价】 (4)② CuSO4溶液

③Cu(OH)2 + CuSO4 = Cu2(OH)2SO4 (5)NaOH溶液

(6)氢氧化钠溶液要足量(或过量)

海淀区

〖科学探究〗

39.(6分)某小组同学在镁条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中,除了

观察到镁条上有红色物质析出,还观察到有无色无味气体产

生及溶液中有沉淀生成。他们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针对以上实验现象进一步开展探究。

打磨光亮的镁条

10%硫酸铜溶液

【查阅资料】

i. 氢氧化铜和碱式硫酸铜[Cu2(OH)2SO4]均难溶于水;在溶液pH < 2时,能与稀硫酸发 生如下反应:

Cu(OH)2 + H2SO4==== CuSO4 + 2H2O Cu2 (OH)2SO4 + H2SO4==== 2CuSO4 + 2H2O

ii. 镁、铜均能与浓硝酸反应:

Mg + 4HNO3====Mg(NO3)2+ 2NO2↑ + 2H2O (溶液为无色)(红棕色)

Cu + 4HNO3==== Cu(NO3)2 + 2NO2↑ + 2H2O (溶液为蓝色)(红棕色)

【提出假设】

I.镁条上的红色物质是金属铜。 II.无色无味气体是________。

III.溶液中生成的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铜,也可能是碱式硫酸铜或二者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1 2 取10 mL 10% CuSO4溶液于试管中,测定 溶液pH 向实验1试管中加入足量打磨光亮的镁条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镁条表面附着红色物质,溶液中出现沉淀 3 4 将实验2中得到的附着红色物质的镁条放入试管中,加入浓硝酸 用小试管收集实验2中产生的气体,用拇指堵移开拇指 5 6 重复实验2,过滤、收集溶液中的沉淀,晾干, 备用 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为试管甲和试管乙,向试管甲中加入1 g,向试管乙中加入1 g;再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5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 【解释与结论】

(1)镁条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由实验1现象可知,CuSO4溶液呈(填“酸”“碱”或“中”)性。 (3)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4)根据实验4补全假设II:。

(5)试管甲、试管乙中加入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铜 B.实验5中得到的固体

试管甲中固体全部溶解,沉淀是碱试管乙中仍有固体剩余 式硫酸铜 尖锐的爆鸣声,试管内壁假设II成立 住集满气体的小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有无色液滴 假设I成立 实验现象及数据 pH 约为3.4 实验结论


2017北京各区中考化学二模科学探究汇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搜索更多关于: 2017北京各区中考化学二模科学探究汇编 的文档
相关推荐
相关阅读
× 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开通会员后百万份文档资料免费自由复制和下载,是您最优的选择,赶快来试试吧!

单篇下载:10元 点击下载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