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山脊线也称( )。
A 示坡线
B 集水线
C 山谷线
D分水线
46. 设HA?15 032m,HB?14 729m,hAB?( )m。
A -29.761
B -0.303
C 0.303
D 29.761
47. 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方向为( )方向。
A 东西
B 左右
C 南北
D 前后
48.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方位角是按以下哪种方式量取的?( )
A 纵坐标北端起逆时针 C 纵坐标北端起顺时针 49. 地理坐标分为( )。
A 天文坐标和大地坐标 C 参考坐标和大地坐标 50. 某导线全长620m,算得
A 1/2200
B 天文坐标和参考坐标 D 三维坐标和二维坐标
B 横坐标东端起逆时针 D 横坐标东端起顺时针
f?fx?0
123m,y-0 162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 )。
C 1/4500
D 1/3048
B 1/3100
51. 已知AB两点的边长为188 43m,方位角为146°07′06″,则AB的x坐标增量为( )。
A -156.433m 52. 竖直角( )。
A 只能为正
B 只能为负
C 可为正,也可为负
D 不能为零
B 105.176m
C 105.046m
D -156.345m
53. 对某边观测4测回,观测中误差为±2cm,则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
A ±0 5cm
B ±1cm
C ±4cm
D ±2cm
54. 普通水准测量,应在水准尺上读取( )位数。
A 5
B 3
C 2
D 4
55. 水准尺向前或向后方向倾斜对水准测量读数造成的误差是( )。
A 偶然误差
B 系统误差
D 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C 可能是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
56. 下列比例尺地形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A 1:2000
B 1:500
C 1:10000
D 1:5000
57. 对高程测量,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是( )。
A 在以1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C 不论多大距离都可代替
B 在以2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D 不能代替
58. 水准器的分划值越大,说明( )。
A 内圆弧的半径大
B 其灵敏度低
C 气泡整平困难
D 整平精度高
59. 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121°23′36″,则反坐标方位角为( )。
A 238°36′24″ B 301°23′36″
C 58°36′24″
D -58°36′24″
60. 普通水准尺的最小分划为1cm,估读水准尺mm位的误差属于( )。
A 偶然误差
B 系统误差
D 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C 可能是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 61. 水准仪的( )应平行于仪器竖轴。
A 视准轴
B 圆水准器轴
C 十字丝横丝 D 管水准器轴
62. 竖直角的最大值为( )。
A 90°
B 180°
C 270°
D 360°
63. 各测回间改变零方向的度盘位置是为了削弱( )误差影响。
A 视准轴
B 横轴
C 指标差
D 度盘分划
64. DS1水准仪的观测精度要( )DS3水准仪。
A 高于
B 接近于
C 低于
D 等于
65. 观测某目标的竖直角,盘左读数为101°23′36″,盘右读数为258°36′00″,则指
标差为( )。 A 24″
B -12″
C -24″
D 12″
66. 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当后尺读数大于前尺读数时说明后尺点( )。
A 高于前尺点
B 低于前尺点
C 高于测站点
D 等于前尺点
67. 水准测量时,尺垫应放置在( )。
A 水准点
B 转点
C 土质松软的水准点上
D 需要立尺的所有点
68. 包含椭球面一点的法线,可以作( ) 法截面。
A 唯一一个 B 多个 C 相同 D 不同 69. 不同方向的法截弧的曲率半径 ( ) 。
A 唯一一个 B 多个 C 相同 D 不同 70. 子午法截弧是( ) 方向。
A 东西 B南北 C 任意 D 东南 71. 子午法截弧方位角为( )度
A 0或180 B 90或270 C 任意角度 D 0或360 72. 卯西法截弧是( )方向。
A东西 B南北 C任意 D 东南 73. 卯西法截弧方位角为( )。
A 0或180 B 90或270 C 任意角度 D 0或360 74. 任意法截弧的曲半径RA与点的纬度 ( )有关。
A 经度 B 坐标X,Y C方位角A D 角度 75. 任意法截弧的曲半径RA与过该点的法截弧的( )有关。
A 经度 B 坐标X,Y C方位角A D 角度 76. 主曲率半径M是任意法截弧曲率半径RA的( )。
A 极大值 B 极小值 C 平均值 D负值
77. 主曲率半径N是任意法截弧曲率半径RA的( )。
A 极大值 B 极小值 C 平均值 D 正值 78. M、R、 N三个曲率半径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
A N >R >M B R >M >N C M >R >N D R >N >M 79. 单位纬差的子午线弧长随纬度升高而( ) A 缩小 B 增长 C 相等 D 不变 80. 单位经差的平行圈弧长则随纬度升高而( )。 A 缩小 B 增长 C 相等 D 不变 81. 某点纬度愈高,其法线与椭球短轴的交点愈( )。 A 高 B 低 C 上 D 下 82. 某点纬度愈高,法截线偏( )。
A 高 B 低 C 上 D 下 83. 垂线偏差改正的数值主要与( )有关。 A 照准点的垂线偏差 B 照准点的高程 C 观测方向天顶距 D测站点到照准点距离 84. 标高差改正的数值主要与( )有关。 A 测站点的垂线偏差 B 照准点的高程
C 观测方向天顶距 D 测站点到照准点距离 85. 截面差改正数值主要与( )有关。 A 测站点的垂线偏差 B 照准点的高程 C 观测方向天顶距 D 测站点到照准点距离 86. 方向改正中,三等和四等三角测量( )。
A不加截面差改正,应加入垂线偏差改正和标高差改正; B不加垂线偏差改正和截面差改正,应加入标高差改正; C应加入三差改正; D不加三差改正;
87. 方向改正中,一等三角测量( )。
A不加截面差改正,应加入垂线偏差改正和标高差改正; B不加垂线偏差改正和截面差改正,应加入标高差改正; C应加入三差改正; D不加三差改正;
88. 地图投影问题也就是( )。
A建立椭球面元素与投影面相对应元素间的解析关系式 B 建立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相应元素的解析关系式 C 建立大地坐标与空间坐标间的转换关系
D 空间坐标与空间坐标间的转换关系 89. 方向改化( )。
A只适用于一、二等三角测量加入 B 在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中均加入 C 只在三、四等三角测量中加入 D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中均不加入 90. 设两点间大地线长度为
则( )。
A SD B sD C s
A 方向 B 位置 C 长度变形 D 距离 92. 长度比与点的( A )无关。
A 方向 B 位置 C 长度变形 D 距离 93. 测边网中( )。
A 不存在图形条件 B 不存在方位角条件 C 不存在基线(固定边)条件 D 不存在固定角条件 94. 我国采用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应用的是( )。 A 1975年国际椭球参数 B 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 C WGS-84椭球参数 D 贝塞尔椭球参数 95. 我国采用的1980图家大地坐标系应用的是( )。 A 1975年国际椭球参数 B 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 C WGS-84椭球参数 D 贝塞尔椭球参数 96. 子午圈曲率半径M等于( )。
S,在高斯平面上投影长度为s,平面上两点间直线长度为D,
ra(1?e2)M?M?cosB W3 B A M?C
cV3 D M?N
97. 椭球面上任意一点的平均曲率半径R等于( ) 。
a1?e2N?W2 B M?R?N A
R?C
NV D R?MN
98. 控制测量外业的基准面是( D ) 。
A 大地水准面 B 参考椭球面 C 法截面 D 水准面 99. 控制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