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度的前倾角。此时铲斗插入料堆的位置工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确定动臂与铲斗的铰链点G
由于G点的X坐标值越小转斗铲取力就越大,所以G点靠近O点是有利的,但受斗底和最小离地高度的限制,不能随意的减小;而G点的Y坐标值增大时,铲斗在料堆中的铲取面积增大,装的物料多,但这样缩小了G点与连杆铲斗铰接点F的距离,使崛起力下降。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设计时,一般根据坐标纸上工况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铲斗的实际情况,在保证G点Y坐标值YG=250-350mm和X坐标值XG尽可能小而且不与斗底干涉的情况下,在坐标图上人为的把G点初步确定下来。 4.定动臂与机架的铵接点A
以G为圆心,使铲斗顺时针转动,至铲斗斗底与x轴成450,即工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把已经选定的轮胎外轮廓画在坐标图上。作图时应使轮胎前沿与工况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的铲斗后壁的间隙尽量的小些,目的使机构紧凑、前悬小,但一般不小于50mm;轮胎中心Z点的Y坐标值应等于轮胎的工作半径Rk。
YZ?Rk?25.4[dwH?()bw(1??)] 2bw?20? ?25.4???0.64?16(1?0.08)?
?2? =560(mm)
轮胎选标准系列: 16-20 外直径为1360?10mm,
(a)根据最大卸载高度h和最小卸载距离l和卸载角?画出工矿Ⅳ,G点位置为G'。以G'点为圆心,顺时针旋转铲斗,使铲斗口与x轴平行,即得铲斗被举升到最高位,即工况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连接G和 G',作G G'的垂直平分线,A点必在垂直平分线上,且A点取在前轮的右上方,与前轴心水平距离为轴距的1/3~1/2处。如图(4-7)所示:
图(4-7)动臂与车架铰点确定
5. 确定动臂与摇臂的铰接点B
B点位置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参数。它对连杆机构的传动比,倍力系数,连杆机构的布置以及转斗油缸的长度等都有很大影响。一般B点在AG连线的上方,过A点水平线下方,相对于前轮外廓,B点在其左上方。 (二)连杆与铲斗和摇臂两个铰接点E﹑F的确定
确定E﹑F两点时,既要考虑对机构运动学的要求,如必须保证铲斗在各工矿时的转角又要注意动力学的要求,如铲斗在铲装物料时输出较大的力,同时还要考虑各种机构运动被破坏的现象。
1.按双摇杆条件设计四杆机构,并令GF杆为最短杆,BG为最长杆,即必有:
GF+BG>FE+BE
若令GF=a,FE=b,BE=c,BG=d,并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d得下式:
K?bca???1 ddd初步设计时,上式可在下列值内选取:
K?0.950~0.995
a?(0.3~0.5)d c?(0.4~0.8)d
因为d值已经由—确定,所以可求得a、b、c三值。 初选:
d=1400mm, a=532mm, c=924mm b=980mm. 2.确定E和F点位置
这两点位移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如下四点要求:1)E点不可与前桥相碰,并有足够的最小离地高度;2)工况I时,使EF杆尽处与G杆垂直,这样可获得较大的传动角和倍力系放;3)工况时,EF与GF两杆的夹角必须小于170度,即传动角不能小于l0度,以免机构运动时发生自铡;4)工况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EF与GF杆的传动角也必须大于l 0度。
具体作法有两种:
1)初选E点法 如图4—9所示,铲斗取工况I 。以B点为圆。以BE=c为半径画弧;人为地初选E点,使其落在B点右下方的
弧段上;再分别以B点和G点为圆心,以FE=b和GF=a分别为半径画弧,得交点,即为F。 2)图解法
分别以B点和G点为圆心,c和a2?b2分别为半径画弧,其交点为E;再分别以G和E点为圆心,a和b为半径画弧,则其交点必为F。如下图所示:
若上述所得E和F点均满足要求则罢,否则,可调整a、b、c长度,重新作图,直至满意为止。但是,同时满足上述四点要求是不易的,尤其若保证EF上GF是很难的,所以,设计时,一般使?EFG不小于70?即可。 3.为了防止机构出现“死点”、“自锁”或“撕裂”设计时还应满足下列不等式:
工况l时 GF十FE>GE 工况IV肘 FE十BE>FB 最后得出的E和F如图(4-8)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