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头养猪场可研报告

2025/5/5 4:28:39

第三章 建设条件

第三章 建设条件

3.1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选址于漯河市源汇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该

场地符合项目选址要求。

3.2 项目区建设条件 3.2.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北临许昌市,西靠平顶山市,东接周口市,南连驻马店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3°24′—33°59′,东径113°27′—114°16′,总面积2617km2。2004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漯

河实施了新的行政区划调整,现辖临颍、舞阳两县和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总人口254万人。

3.2.2项目区综合概况

源汇区位于河南省中南站,属淮河流域中游平原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2004年12月撤县设区后,总面积407.2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辖8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是漯河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活跃、环境最优美的新兴城市,也是漯河市的政治、金融、经济、文化中心。

源汇区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漯界公路横贯东西,漯宝(丰)铁路西接焦枝线,北部的孟庙车站是漯河火车站的货运站、城区距新郑国际机场仅90公里。

汇源汇区的农业调整快速推进。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市场驱动、注重效益”的思想,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绿色农业和特色农

8

第三章 建设条件

业,粮经比例达到60:40。按照“靠绿色闯品牌、靠规模增效益”的工作思路,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贴息、无偿服务等激励措施,推动了畜牧业向绿色环保型、产业高效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44%以上,畜牧业已成为农业经济的活力点,广大农民的致富点和区域经济的增长点。

3.2.3自然资源状况 ---气候条件

项目地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6℃,年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为-15.9℃,年平均降雨量787mm,年平均无霜期210天。地区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水文、地貌、地质

漯河市境内河流分别为沙颍河、汾泉河和洪汝河水系,是淮河较大支流。其中沙、澧河横贯全境,在市区交汇后穿越市区而过。项目所在地位于沙澧河冲积平原,土层深厚,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埋藏浅,水质良好,便于开采,单井出水量60m3/h左右,浅层地下水位在10-15m之间,适于工业和生活用水。

漯河市位于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总地势西高东低,有少量黄土岗分布。项目区地表为第四纪冲积层覆盖,其岩性主要为黄土质亚粘土,其次为粘土,局部有淤泥质夹层,地耐力12—15t/m2。最大冻土深度0.25m。项目场区内地势平坦,地貌单一,地势较高,呈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土质结构致密,强度中等,地基承载力大部分在160kPa以上,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对项目建设无不良影响。

9

第三章 建设条件

漯河市地震烈度6度,根据规范,一般建筑不予设防,特殊建筑应考虑设防。

3.3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3.2.1项目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1、政府加大扶持,生猪养殖户规模养殖的积极性高。 近年来,漯河市“双汇产业化工程”和“百区千场万户计划”,采取直补或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生猪养殖场(户)扩规模、增效益,加强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一是增加财政投入。为加大双汇产业化工程的推进力度,市财政在每年提供100万的政策性贷款贴息的基础上,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双汇产业化工程建设。2007年,市财政拿出135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符合验收标准的90个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每个奖补15万元。2008年,市财政进一步加大奖补力度,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市政府积极筹措资金3—5亿元,设立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为农民发展养殖业提供信贷支持。三是出台优惠政策。为了发展畜禽养殖业,就用地、用电、用水、环保、沼气项目配套、交通运输、建设等方面,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对符合国家减免税政策的,坚决执行国家减免税政策。

2、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为切实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漯河市强化落实了以下三项措施:一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构筑了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市里成立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区全部设立畜牧局,乡级分片建立了14个动物防疫中心站,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选聘了50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初步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体系,连续多年没有发生大的疫情。二是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10

第三章 建设条件

建设,做好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三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对畜牧业投入品的管理。通过加强对畜产品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提高了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了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畜产品出口创汇,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

3、加大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促进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围绕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以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提高养殖场户的科学管理水平为主旨,漯河市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推广应用先进的畜牧业生产技术。一是全面开展畜牧科技承包,为养殖场户提供入场到户的技术服务。根据市政府下发的《漯河市农业科技承包实施意见》,农业部门有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原则上都要进行技术承包,每年参加技术承包的人员不少于技术人员总数的50%,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以对全市科技承包工作的考核奖励,加快了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二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聘请河南农大、南京农大、省畜牧局等大学及科技推广机构的专家来漯讲课,举办各类养殖技术培训班,加大对农民养殖技术骨干的培训力度,促进养殖场户整体养殖水平的提高。三是以实施“金牧阳光”工程为载体,采取发放技术服务手册、专家服务团定期巡回指导、开通科技服务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为农户提供便捷式技术服务。科技进步对漯河市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5%,漯河市畜牧业已初步实现了由粗放、数量增长型向集约化、规模化、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11


10万头养猪场可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搜索更多关于: 10万头养猪场可研报告 的文档
相关推荐
相关阅读
× 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开通会员后百万份文档资料免费自由复制和下载,是您最优的选择,赶快来试试吧!

单篇下载:10元 点击下载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