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浪费经济资源。与完全竞争相比,垄断厂商不会把生产扩大到成本最低之点。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必然将生产进行到长期平均成本最低时才达到长期均衡,也就是生产效率可发挥到最大限度,而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则产生于长期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之时。这决不是长期平均成本最低之时。结果,生产效率没有得到最大发挥,资源没有最好地利用,产量少了,价格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第二,社会福利损失。由于价格较高,因此垄断价格下的消费者与完全竞争下的消费者相比,损失了消费者剩余。
7.举例说明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
答:外部经济可以看成是积极的外部影响。积极外部影响的例子很多,如种花人家使周围邻居都享受到了芳香和美丽;美味餐馆传出的香味也使过路人感到舒服;科学家的发明为全人类造福;人们种防疫苗,不仅可以避免自己得传染病,也减少了对他人的传染;一个大戏院的建立也给周围饮食店带来了生意。诸如此类,都是一个经济主体活动给他人带来的利益,而自己并没有获得这种利益。
外部不经济可以看成是消极的外部影响。消极的外部影响例子很多。例如,奔驰的汽车排出废气,发出噪声,引起交通阻塞;一个游泳池里的人太多了,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他人的障碍。
8.如何克服外部不经济对社会的影响? 答:解决外部不经济对社会影响的措施之一是实行政府干预。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两种方法来抵消消极外部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对产生消极外部影响的厂商征课税金或罚款,使它向政府支付由于污染等导致的社会成本增加的部分,把厂商造成的外在成本内部化,促使它们消灭或减少消极的外部影响。必要的时候,政府也可采用行政或法律手段,要求厂商限期整治。这类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消极外部影响的问题,但是,这类政策不能完全杜绝消极的外部影响,而且它的实施需要相当大的机会成本。内部化的合并也是解决外部性的一种途径。如甲企业的生产污染了乙企业的环境,给乙企业带来了损失,若能把两个企业合并成一个企业,则合并后的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就自然会考虑污染造成的损失,把生产定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水平上。因为这时本来污染给乙企业造成的损失(社会成本)现在成了自己的损失,即社会成本内部化为私人成本的一部分了。
85
下篇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 2.国内生产总值 3.国民收入
4.个人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 6.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8.国内生产总值折算系数 9.最终产品 10.中间产品 二、选择题:
1.下列四种产品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 A.当年生产的一辆汽车; 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C.某人去年收购而在今年专售给他人的汽车;D.一台报废的汽车。 2.在下列四种情况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B.农民生产的小麦; C.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 D. 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消耗的电。 3.政府购买支出是指:( )。
A.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 C.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 D. 政府的转移支付。 4.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
A.有形的产品; B.无形的产品; C.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 ;D.自产的可用的农产品。
5.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 )。
A.个人购买的小汽车 ; B.个人购买的游艇; C.个人购买的服装;D.个人购买的住房。 6.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核算:( )。
A.国民收入 ; B.国内生产总值 ; C.国民生产净值; D.个人可支配收入 。 7.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是:( )。
A.间接税; B.直接税; C. 折旧; D.公司未分配利润 。 8.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是:( )。 A.间接税 ; B.直接税; C.折旧额 D. 个人所得税。 9.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 )。
A.净出口; B.折旧 ; C.转移支付; D.国家债务。 10.社会保障支出属于( )。
A.政府购买支出 ; B.转移支付; C.税收 ; D.消费。 11.对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 )。
A.政府购买支出 ; B.转移支出 ;C.税收 ; D.消费。 12.下面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的是( )。
A.租金收入; B.福利支付; C.工资; D.利息 。
13.如果2006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28,2007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34,那么,1988年的通胀率是( )。
A. 4.2% ; B.5.9%; C.6.25% ; D.6% 。 14.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 )。 A.一年内一个经济的所有交易 ;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
86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
15.如果钢铁、油漆、绝缘材料以及所有用来制造一个电烤炉的原料价值在计算GNP时都包括进去了,那么这种衡量方法( )。
A.因各种原料都进入市场交易,所以是正确的; B.因为重复记账导致过高衡量; C.因为重复记账导致过低衡量;
D.由于各种原料起初都是生产者存货的一部分故没有影响 。 16.下列哪一项不是要素成本( )
A.业主收入; B.雇员报酬; C.公司转移支付; D.个人租金收入。 17.下列项目应计入GDP的是( )
A.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 B.购买普通股票 ;
C.政府转移支付; D.购买一幢当年生产的房屋 。 18.今年的名义GDP增加了,说明( )
A.今年的物价上涨了; B. 今年的物价和产出都增加了;
C.今年的产出增加了; D.不能确定。 三、判断题:
1.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价值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价值都应计入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3.用作钢铁厂炼钢用的煤和居民烧火用的煤都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4.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穿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5.某人出售一幅旧油画所得到的收入,应该记入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6.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于自己消费,则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7.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就是国内生产净值。 8.一栋建筑物的销售额应加入国内生产总值中去。
9.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内生产总值中去。
10.作为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指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可获得的最好统计数据。 四、简答题:
1.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2.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3.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并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 4.说明在证券市场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 5.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N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NP? 五、计算题:
1.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万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4800 总投资:800 净投资:300 消费:3000 政府购买:960 政府预算盈余:30 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2.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万元),试计算:
87
(1)储蓄; (2)投资; (3)政府支出。 3.某经济社会在某时期发生了以下活动:
(1)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万磅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
(2)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a.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b.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c.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利润共计分别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4.假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见表)。
单位:10亿美元
资本消耗补偿 356.4 雇员酬金 1 866.3 企业支付的利息 264.9 间接税 266.3 个人租金收入 34.1 公司利润 164.8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20.3 红利 66.4 社会保险税 253.0 个人所得税 402.1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64.4 政府支付的利息 105.1 政府转移支付 347.5
个人消费支出 1 991.9 请计算:
(1)国民收入; (2)国内生产净值; (3)国内生产总值; (4)个人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 (6)个人储蓄。
5.假定某经济有A、B、C三厂商,A厂商年产5 000,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200,C买2 000,其余2 800卖给消费者。B年产500,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 000,其中 3 000由A购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都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6.设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猪肉和青菜。它们在2000年和2006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表。试计算: 房子(平方米) 猪肉(千克) 青菜(千克) 2000年 数量 价格 100 1000美元 200 4美元 500 0.2美元 2006年 数量 价格 110 1050美元 200 6美元 450 0.5美元
(1)2000年和2006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2)如果以2000年作为基期,则2000年和2006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