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五、布置作业 做基础训练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扇形统计图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练习,学会合理的选择统计图。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 )统计图,( )统计图,( )统计图。
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价归纳。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看电视 打球 听音乐 看小说 其他 人数 80 68 74 56 23 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5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身高/cm 125 129 135 140 150 153
A用( )统计图 B用( )统计图 C用( )统计图 2.练习一第5题。
王阿姨在一块蔬菜地里种植了4种不同的蔬菜,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布如右图。其中黄瓜的种植面积是80平方米,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品种 种植面积/平方米 3.练习一第6题。 出示题目
先观察分析上面的两个统计图,理解统计的内容与统计图的选择,接着算一算,画一画,完成下面的两个统计图。(体会扇形图和条形图既有不同,也有内在联系)
提问:表示同一组数据的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从中各能获得哪些信息? 4.练习一第7题。
先确定课题和设计调查方案;接着开展调查,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然后分析数据,评价自己班级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最后拓宽研究课题,重新设计调查方案,开展新的统计活动。(如时间不够可作课外完成)
5.动手做。
4人一组进行活动,每人轮流做6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是小学数学最后教学的形体知识。与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和圆锥也是基本的几何形
6
分
合计 黄瓜 韭菜 萝卜 番茄
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经常能够看到这些形状的物体。教学圆柱和圆锥,能够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教学圆柱和圆锥,也能够丰富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活动经验,深入理解体积的意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利于完善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圆柱和圆锥,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探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机会,有利于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 圆柱、圆锥的形状特点 例2 圆柱的侧面积 例3 圆柱的表面积 例4 圆柱的体积 例5 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0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
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的例1和第10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资源:1.课件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
7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示意图 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 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学过的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图(4)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
图(5)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
你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那些圆柱和圆锥?(指名学生说,如铅笔、烟囱、套管、铅锤等)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合作探究,认识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把有关圆柱、圆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好吗?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直尺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上下粗细相同的圆柱叫直圆柱。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实物,仔细看一看。 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 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实物和同学的实物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解答疑惑。 汇报观察结果:
谈话: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先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再指名不拿实物说发现。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价)
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