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6年危机后

2025/5/9 8:24:49

阵风战斗机近距偶合,(鸭翼与主翼接近)根本回避配平和操纵性的,两只前鸭翼很好地提供了涡升力,提高机动能力。但是配平能力很差,那么亚音速性能强悍而超音速性能很糟,但是注意边条上的鸭翼,法国人的处理极其完美。

众所周知,采用近距偶合为阵风战斗机和鹰狮战斗机,它们的设计是根本回避配平和操纵性的,两只前鸭翼很好地提供了涡升力,提高机动能力。但是配平能力很差,而F22的设计是良好的亚音速性能外,还要更超级的超音速性能!它要求能够在超巡上提前占位,即不开加力能够达到1.5马赫巡航中的超音速机动!

在超音速机动中,超音速滚转机动对于无论是F22,T50,歼20都难以实施的,对于占位和逃避来说,超音速滚转机动具有完美的特性,但是五代机对于超音速滚转机动是难以打开内武器舱,将导弹“连弹带甩”发射出去的。如果要在超巡中抢先开火,那么超音速盘旋性能是最重要的。这正是F22的最大优势!

很多人都宣称超级巡航早已有之,如俄国称米格25如何,其实只是大推力发动机加推后变为不加短暂超音速飞行而已,而英国称其早期闪电机能够在1.1马赫巡航,而某些国人称歼12能够以0.94马赫不开加力巡航,可以称亚超巡!

但是这些飞机都无一例外的都是假超巡,更是没有能力进行超音速机动,F22可以伴随1.5马赫巡航中的高G超音速机动是无与伦比的,而上述飞机中最著名的米格25,由于配平落后,在超音速飞行中极其笨拙,被美国人称为“逃跑一流,攻击三流!”

还是引述方方大佬的话吧:“超音速机动性能是 F-22 的设计重点之一,也是该机与第三代战斗机的“代差”标志之一。除了前述超巡、超音速加速/爬升性能外,超音速状态下的盘旋能力也有明显提高。有资料称,该机在 M1.7 时稳定盘旋过载可达 6.5G。考虑到 F-15 在同等条件下盘旋能力远逊于此,而苏-27 在 M0.9、中空才达到这个水平,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进步。

能够达到如此之大的超音速盘旋过载,发动机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同样重要的还有飞机的超音速升阻比和配平能力。

关于升阻比,不难理解。要拉出足够的过载,机翼就必须产生相应的升力,伴随而来的就是诱导阻力的急剧增大(诱阻系数与机翼迎角平方成正比,与机翼展弦比成反比)。如果诱阻系数太大,诱阻增长极快,那么很快就会抵消发动机的剩余推力,飞机虽仍可能拉出较大过载,但发动机推力已不足以维持稳定飞行,当年的幻影 III 瞬时盘旋性能好而稳定盘旋性能差,正是为此。以现代航空技术水平而言,要设计出具有高升阻比的机翼或者具有良好超音速性能的机翼均非特别困难,但要将两者合而为一却非一日之功。这也是 F-22 足以自傲的一点。

而配平能力则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机翼的高升力是拉出大过载的基础,但升力越大,产生的俯仰力矩也越大。如果飞机自身不能提供足够的俯仰配平力矩,那么要么进入上仰发散状态而失控,要么被机翼升力产生的低头力矩压回去,无法拉到需要的迎角。特别是在超音速条件下,飞机焦点大幅度后移,机翼升力产生的低头力矩相当大,进行超音速机动需要更强的配平能力。以超音速性能著称的米格-25,就是由于配平原因而无法进行较大过载的超音速机动——该机超音速平飞时,平尾偏转

就已接近极限,能用于超音速机动的余量相当小,所以虽然机体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但 M2 时的最大盘旋过载仅有 3G。“

也就是说,F22的可怕不仅仅在于它的隐身,而是近乎无解的超级巡航能力和高G超音速机动,在美国的演习中,F22即使携带角反射器不再隐身,F15,F16三代机也很难攻击它,F22可以利用超级巡航能力和超级音速机动提前占位发射导弹,使导弹提升更高的攻击速度!这意味着更先一步的攻击能力,即使攻击失败,F22可以立刻脱离,重新占位攻击,而三代机则根本无法跟上F22的节奏。

在演习中,美国飞行员这样说:“我们在对抗F22的过程中,只要F22进入超级巡航阶段,对抗就基本结束了,我们就是将加力开到最大也无法追上的,我们追赶几下,一句‘宾果’(没有油了,基本战斗机都是加力才能进入超音速,是极其耗油的)就告演习结束,带我们到加油机身边,而F22还有很多燃油。如果F22不是速度王者,那我反而不是它的支持者。”

“这家伙是为速度而生的。”

一句话,配平,升阻比决定超巡和超音速机动,涡升力决定亚音速机动和升力,但是在鸭式飞机上,它们是严重矛盾的!而4代战斗机,它恰恰要求这两者都要拔尖!

“鸭式布局的优点在敌人身上的。”

\要解决配平问题,一是大幅放宽静稳定度,将飞机焦点前移。这样超音速飞行时飞机焦点虽然仍会后移,但距离重心近,产生的低头力矩相对较小。不过,这样一来飞机在亚音速大迎角机动时同样会面临配平问题——这次是配平机翼产生的抬头力矩。被媒体过分渲染的近耦鸭式布局,由于鸭翼距离重心较近,配平能力不足,F-16 的总师哈瑞·希尔莱克就曾说过:“鸭翼最好的位置是在别人的飞机上。”(方方)

点评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4楼 军值 891992 分 发表于 前天 17:04 |ctnjunshi 管理员 出勤 20699 次

只看该作者

怎么办?中国研究人员如何破解这一魔咒???

对于中国设计者来说,鸭式布局的诱惑如此巨大,但是怎么解决这一矛盾?!

(结束,敬请期待下部,本人很懒,上文大段引用大虾们在2-3年前的原话作为说明,下篇中,本人将根据自己掌握的一点知识对歼20的研发做出理解阐述) 重点在于歼20的设计思路和性能。争取16日晚上之前把坑填了。

在本文不会存在“六大技术领先世界\之类,而是描写一个整体客观的歼20,一个艰难诞生的歼20,一个对抗F22的歼20。 下:开始

四中俄:没有乐趣的道路

在1996年,中国611所研究人员一定是眉头紧锁,问题已经很明确了,只要隐身材料和涂料过关,

新歼采用鸭式是完全可以达到隐身的。但是4代战斗机并非只是隐身的!而是对飞行有着巨大的追求的!

是该罗列这些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了。

鸭式布局好处是:

1 鸭式布局可以比常规布局有更强的前翼涡升力,这可以让主翼面积可以缩小,达到常规布局用大面积主翼才能达到的良好升阻比,(因为有前鸭翼作为涡流发生器),这一点用相对推比小的发动机能够达到更好的升力,以及相似甚至更好亚音速性能。

2 鸭式布局可以更好地放宽静不稳定,这并不意味着比常规布局更机动,但是意味着更好的敏捷性和设计对机动更宽的兀余度。

问题:

1配平,升阻比和涡升力控制前两者决定超巡和超音速机动,后者决定亚音速机动和升力,但是在鸭式飞机上,它们是严重矛盾的!而4代战斗机,它恰恰要求这两者都要拔尖!

2 飞控要求更加复杂,4代机对于3代来说,更上一步:由于隐形的需要,外形几乎要求一体,第4代隐身机体几乎就是违反空气动力学的!S型进气道,内武器格舱这就要求飞控的变态,而鸭式?那就是变态加难!


在1996年危机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搜索更多关于: 在1996年危机后 的文档
相关推荐
相关阅读
× 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开通会员后百万份文档资料免费自由复制和下载,是您最优的选择,赶快来试试吧!

单篇下载:10元 点击下载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