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的”是语气词还是结构助词时,应注意三
点:
第一,看去掉后能不能影响句子结构和意义表
达。
语气词“的”连同前面的“是”去掉的话,仍然成
句,不会影响原句的基本意思。
(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可以); 结构助词“的”是构成“的字短语”与前面的“是”
搭配使用,所以不能省略。
(她是北京的—→*她北京)。 第二,看后面是否能够加上适当的名词。 处于句末的结构助词“的”后面可以加上适当的
名词。
(她是北京的—→她是北京的居民/学生/
干部);
语气词“的”后面不能添加相应名词。
第三,看否定词的位置。
否定副词能加在“是”前面,证明“是”是判断动
词,句末的“的”是结构助词。
(她是北京的—→她不是北京的); 否定副词只能加在“是”后面,证明“是”是副
词,句末的“的”是语气词。
(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是不可以
的)。
有时候孤立的一个句子会有歧义,因此还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语义表达进行辨别。例如:
他是要走的。
—→他要走。(“是”“的”可省略,原句中“是”
重读,句末“的”是语气词)
—→他是要走的人。(“是”轻读,稍停顿,后面可加上名词,句末“的”是结构助词)
②语气词“了”与助词“了”
二者的读音和书写形式相同,但语法意义和语
法作用不同。
语气词“了”用于句末,前面可以是名词性成
分,例如“她上大学了”。
动态助词“了”经常用于句中,而且紧跟在动词之后,表示情况的变化已经实现,例如“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这句话也可以加上句末语气词说成“这部电
影我看了三遍了。”句种有两个“了”,各是不同的词类:
句中的是助词、句末的是语气词。
有时紧跟在动词后的“了”也出现在句末,是语气词还是助词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Ⅰ如果“了”表示情况变化,或表达祈使语气,并不表示动作的变化已经实现,这时的“了”是语气
词,而不是助词。例如:
一场大雷雨就要到来了。(未然的事实)
我再也不能让父母为自己的事儿操心
了。(未然的事实)
快点把饭吃了。(未然的事实) 去把衣服洗了。(未然的事实)
Ⅱ如果“了”表示事态发生已经发生变化或动作行为已经实现,这时的“了”是助词兼具语气词的作
用。例如:
她几天前就回家了。(已然的事实) 那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已然的事实) 高老汉一大早就出去赶集去了。(已然的
事实)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见过她了。(已然的事
实)
三、拟声词
拟声词又称“象声词”或“摹声词”,是描摹自然界声音、能够独立成句或充当独立成分的词。应当注意的是拟声词只是一种模仿,仅仅与实际声音有联系,与客观存在的声音不会是完全相同的。例如模拟麻雀叫声的“唧唧喳喳”,与自然界鸟类的实际声音相
比,几乎感觉不到有什么相似之处。
常见的拟声词主要有:
嗷 呼 啪 嘭 唧 呼啦 喀嚓 啪
嗒 扑通 噗咚
丁冬 咕咚 轰隆 呼呼 喃喃 嗷嗷
哗哗 咚咚
哈哈 哎呀 嗡嗡 噗噗 哗啦啦 哎
呀呀 叽叽喳喳
拟声词的语法特点:
①可以单独成句或充当句子的独立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