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马日夫盐作防锈磷化剂的原因是利用其较强的酸性以及在防锈处理过程中生成了具有保护作用的FeHPO4,马日夫盐显酸性的主要原因是 (用相关化学用语回答)。
28.(15分)实现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对开发新能源和降低碳排放意义重大。 (1)已知:CH4(g)+H2O(g)
CO(g)+3H2(g) △H=x
已知:标准状态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 mol化合物的焓变,称为该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几种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如下。则x= kJ· mol。(标准摩尔生成焓:CH4(g)-75 kJ· mol;H2O(g)-240 kJ· mol;CO(g)-110 kJ· mol;H2(g) 0 kJ· mol) (2)为了探究温度、压强对反应(l)的影响,在恒温恒容下,向下列三个容器中均充入4 molCH4和4 mol H2O。 容器 甲 乙 丙 温度/℃ 体积/L CH4平衡浓度/ kJ· mol 平衡时间/min 400 500 400 1 1 2 1.5 x y 5.0 t1 t2 -1-1
-1
-1
-1
-1
①平衡前,容器甲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H2)= mol/(L·min);在一定条件下,能判断容器丙中的反应一定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 A.3v(CH4)正=v(H2)逆 B.CH4和H2O的转化率相等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②平衡后,乙容器中CH4的转换率较丙低,其原因是 ,其中t1 t2(填“>”、“<”或“=”)。
(3)pC是指极稀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已知常温下,H2CO3溶液中加入强酸或强碱后达到平衡时溶液中三种成分的pC-pH图,据图分析:
常温下,碳酸的一级电离常数Ka1的数量级为 ;其中碳酸的Ka1>>Ka2,其原因是 。
(4)我国科学家根据反应CO2???C+O2↑,结合电解池原理设计出了二氧化碳捕获与转化装置。该装置首先利用电解池中熔融电解质ZrO捕获CO2,发生的相关反应为:①CO2+O=CO3,②2CO2+O=C2O5,然后CO3在阴极转化为碳单质和 ;C2O5在阳极发生电极反应,其方程式为 。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我国具有光辉灿烂的古代科技,早在商代就已经铸造出司母戊大方鼎。回答下列问题: (1)Cu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2)已知基态铜的部分电离能如表所示: 电离能/kJ· mol Cu -12+
2-
2-
2-
2-
2-
2-
电解I1 746 I2 1958 I3 2058 由表格数据知,I2(Cu)远远大于I1(Cu),其原因是 。 (3)Cu能与吡咯(①
2+
)的阴离子()形成双吡咯铜。
含 molσ键; 噻吩的沸点为84℃,吡咯 (
)
中C和N原子的杂化均为 ,1 mol
)2的配位原子为 ;
②双吡咯铜Cu(
的沸点在129~131℃之间,吡咯沸点较高,其原因是 。
(4)某M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3p,铜与M形成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白球代表M原子)。
2
5
每个铜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铜原子数目 ;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 g·cm,晶体的摩尔质量为M g/mol,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体中铜原子和M原子之问的最短距离为 pm(只写计算式)。
-3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工业上以苯、乙烯和乙炔为原料合成化工原料G的流程如下:
(1)A的名称 ,条件X为 ;
(2)D→E的化学方程式为 ,E→F的反应类型为 。
(3)实验室制备乙炔时,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的目的是 ,以乙烯为原料原子利率为100%的合成
的化学方程式为 。
(4)F的结构简式为 。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与G具有相同官能团的芳香族类化合物;②有两个通过C-C相连的六元环; ③核磁共振氢谱有8种吸收峰;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以1,2二氯丙烷和二碘甲烷及必要试剂合成甲基环丙烷的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