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算其稳定性。
对于脚手管(φ48×3.5),据参考文献2可知:
i ——截面回转半径,按文献2附录B表B知i = 1.578 cm A ——立杆的截面面积,按文献2附录B表B采用,A=4.89cm2 由于大横杆步距为1.2m,长细比为λ=L/i = 1200 / 15.78 = 76
由长细比查表(参考文献2)可得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φ= 0.744 , Φ48×3.5mm钢管的面积A=489mm,钢管回转半径为:
24
支架横杆、纵杆的步距均为1.2m,并适当布置垂直剪刀撑。 长细比
i?d2?d12482?412??15.78mm4
?=?li1200?76?????15015.78
查《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或《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手册》查得
?=0.744.
强度验算:
N28.21?1000????57.69MPa?????215MPaA489
故满足要求。 稳定性验算:
=?Af=0.744?489?205=74.6KN?N=28.21KN ,满足要求。 ?N?f ——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按文献2表5.1.6采用,f=205 MPa
七、支架安全要求 1、支架使用规定
1.1 严禁在架上戏闹或坐在栏杆上等不安全处休息;
1.2 严禁攀援支架上下,发现异常情况时,架上人员应立即撤离; 1.3 支架上垃圾应及时清除,以减轻自重并防止坠物伤人。 2、拆除规定
2.1 拆除前应先清除支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2.2 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2.3 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误
靠;
2.4 拆下的杆件应以安全方式吊走或运出,严禁向下抛掷。
2.5 搭拆支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3、支架安全措施
3.1 禁止任意改变构架结构及其尺寸; 3.2 禁止架体倾斜或连接点松驰;
3.3 禁止不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搭设和拆除作业;
3.4 搭拆作业中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设置防护和使用防护用品; 3.5 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输送管等固定在支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3.6 不得在六级以上大风、雷雨和雪天下继续施工。 4、钢管支架的防电、避雷措施 4.1 防电措施
4.1.1 钢管支架在架设的使用期间要严防与带电体接触,否则应在架设和使用期间应断电或拆除电源,如不能拆除,应采取可靠的绝缘措施。
4.1.2 钢管支架应作接地处理,设一接地极,接地极入土深度为2~2.5m。 4.1.3 夜间施工照明线通过钢管时,电线应与钢管隔离,有条件时应使用低压照明。 4.2 避雷措施
4.2.1 避雷针:设在架体四角的钢管脚手立杆上,高度不小于1m,可采用直径为25~32mm,壁厚不小于3mm的镀锌钢管。
4.2.2 接地极:按支架连续长度不超过50m设置一处,埋入地下最高点应在地面以下不浅于50cm,埋接地极时,应将新填土夯实,接地极不得埋在干燥土层中。垂直接地极可用长度为1.5~2.5m,直径为25~50mm的钢管,壁厚不小于2.5mm。
4.2.3 接地线:优先采用直径8mm以上的圆钢或厚度不小于4mm的扁钢,接
地线之间采用搭接焊或螺栓连接,搭接长度≥5d,应保证接触可靠。接地线与接地极的连接宜采用焊接,焊接点长度应为接地线直径的6倍或扁钢宽度的2倍以上。
4.2.4 接地线装置宜布置在人们不易走到的地方,同时应注意与其它金属物体或电缆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4.2.5 接地装置安设完毕后应及时用电阻表测定是否符合要求。 4.2.6 雷雨天气,钢管支架上的操作人员应立即离开。
3.6预应力施工
3.6.1、预应力钢材及预应力锚具进场后,应分批严格检验和验收,妥善保管。锚具除检查外观、精度及质量出厂证明书外,对锚具的强度(包括疲劳强度)、锚固能力应进行抽检。
3.6.2、所有预应力钢绞线及钢筋不许焊接,凡有接头的预应力钢绞线部位应予以剔除,不准使用。
3.6.3、当主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龄期控制14天以上,方可张拉预应力,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应保证桥面不少于0.5m的覆土。
3.6.4、所有预应力张拉均要求引伸量与张拉力双控。通过试验测定E值,校正设计引伸量,要求实测引伸量与设计引伸量两者误差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实测引伸量要扣除非弹性变形引起的全部引伸量(设计引伸量是根据E=1.95e5MPa,k=0.0015,u=0.25计算所得)。
3.6.5、预应力张拉前先用初应力(0.1~0.2σk)张拉一次,再开始测引伸量。张拉程序为:0→初应力→设计控制张拉应力(持荷5min,锚固)。
3.6.6、为确保预应力质量,要求对拉管工艺、定位钢筋、管道成形严格控制,具体要求如下:
1)管道安装应检查管道质量及两端截面形状,遇到有可能漏浆部分应割除、整形和除去两端毛刺后使用。
2)接管处及管道与喇叭管连接处,应用胶带或冷缩塑料密封。
3)孔道定位必须准确可靠,严禁波纹管上浮。直线段平均0.8m,弯道部分每0.5m设置定位钢筋一道,每道定位钢筋包括支承钢筋及定位在支承钢筋上的U型环,支承钢筋与箱梁钢筋骨架连接,定位后管道轴线偏差不大于5mm。
4)预应力束平弯段必须设置防崩钢筋,防崩钢筋弯弧内侧必须与管道贴紧,并用铁丝绑扎牢固,防崩钢筋本身与主梁内钢筋可靠连接。 5)管道与喇叭口连接处管道轴线必须垂直于锚垫板。
3.6.7、管道压浆必须密实,如有条件可采用真空吸浆工艺,水泥浆等级不低于C40。
3.6.8、预应力束封锚混凝土宜在压浆后尽快施工,包封的钢丝网应与结构钢筋可靠连接,施工时要特别注意
3.7、桥头堡施工:
3.7.1施工顺序:
根据桥梁的特点,施工全过程可划分成三个施工阶段,即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和装饰工程。各施工阶段的先后顺序应遵循“先基础后主体”“先结构后装饰”的原则。
1、基础工程的施工顺序
基础工程主要是砌毛石和钢筋砼。先砌毛石,再浇筑钢筋砼。砼在现场搅拌。 2、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顺序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包括:梁柱、楼面板的浇注,包括墙体砌筑等施工过程,其中,钢筋砼是主导施工过程。施工时应先从西桥头堡开始,完成后再施工东桥头堡,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预留孔的留设,电缆管及给排水管的敷设严禁钻孔,楼梯应随主导工程一同浇注。 3.7.2施工方法与施工机械选择 1、基础工程:
前期投入一台强制式拌和机。在基槽土方开挖时,由于场地较小,用手推车运至弃土点,回填时再运回,回填土用手推车推送,蛙式夯机夯实,回填土层厚为25cm一层。 2、主体结构工程: (1)运输: 主要以手推车为主。 (2)、模板:
模板以竹胶板为主,局部采用钢模,支承排架采用钢管排架,模板缝采用粘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