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

2025/5/7 6:22:12

贵州万山经济开发区丹砂路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道路纵坡采用现有道路纵坡。

3、计划工期: 360日历天。

4、招标范围:本项目设计施工图范围内的土石方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电力工程、交通工程。(具体范围详见施工图纸和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

5、质量要求:达到国家现行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并达到合格标准。本项目要求一次性验收合格。

第二节 工程地质勘察简况 一、交通情况

建设地址位于万山高速路口附近,万山红大道中段,交通便利。 二、气象水文 (一)、气象

勘察区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 (二)、 气温

据铜仁市气象局资料:调查区多年平均气温17.6℃,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为28.5℃,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38℃,日最低气温-1.8℃。

(三)、 降水量

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71mm。降雨量多集中在4~9月,其中6月降水最为丰富,平均降水198mm。降水不足50mm的少水月为12、1、2月,以12月降水最少,平均29mm。多年最大日降雨量94.2mm。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

(四)、湿度

9

贵州万山经济开发区丹砂路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7%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95%左右。

(五)、风

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2m/s左右,最大风速为42m/s。

(六)、水文条件

道路通过区总体地势沿道路纵向波状起伏,无常年性地表水流,地表零星分布有水田,水田蓄水深0.05m左右。

三、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地貌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微地貌位于丘间缓倾斜坡上,场地人类工程活动频繁,以居民住房及耕地为主,K0+700~K1+600段较陡位于山坡,高程范围738~786m,高差约48m。

(二)、地层岩性

通过对场地的地面地质调绘和综合分析已有区域地质成果,拟建场地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场地表层有上覆褐红色粘土1~2m,下伏基岩为白云岩。

(三)、地震烈度

拟建场地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市区。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之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之图B1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工程区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工程区场地震基本烈度区划为小于6度区。工程区场地稳定。

10

贵州万山经济开发区丹砂路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四)、水文地质条件

该路段沿线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区内地层均为沉积岩类。沿线白云岩为中等透水地层,沿线内地表水较少。

大气降水时,由于地表水排泄条件较好,只有小部分水渗入土层后形成裂隙水分布于基岩构造裂隙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地势低洼的基岩中,局部裂隙贯通段较发育,而地势较高区段基岩因其排泄条件较好,一般不含地下水。

第三节 工程主要设计概况 一、平面设计

本工程段是万山红大道接汞都大道,起点K0+000接万山红大道K1+960处(鸿鑫医疗器械厂附近),终点K3+545.180接汞都大道,道路总长3545.180m。

1、K0+000-K0+693.284段道路横断面划分为:4.5m人行道+0.25m路缘带+2x3.5m车行道+0.5m中间双黄线+2x3.5m车行道+0.25m路缘带+4.5m人行道=24m。

2、K0+693.284—K3+545.180段道路横断面划分为:8.0m绿化带+4.5m人行道+0.25m路缘带+2x3.5m车行道+0.5m中间双黄线+2x3.5m车行道+0.25m路缘带+4.5m人行道+8.0m绿化带=40m。

二、纵断面设计

(一)、 纵断面设计原则

1、纵断面设计参照现有控制点标高,并有利于道路的排水设计; 2、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缓顺;

3、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运营经济等长期效益; 4、综合考虑了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条件;

11

贵州万山经济开发区丹砂路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5、道路平面、纵断面均衡,路面排水通畅,沿线环境、景观协调。 (二)、主要控制因素 1、道路规划控制标高; 2、万山红大道设计标高; 3、汞都大道设计标高; 4、号路设计标高; 5、现状地形地貌。 (三)丹砂路纵断面设计

本次丹砂路线纵断面设计按照城市次干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40km/h。道路沿线共4个交叉口(含拟建工程)。

砂路工程起点K0+000接万山红大道K1+960处(鸿鑫医疗器械厂附近),终点K3+545.180接汞都大道,

起点设计高程H=738.57m,终点设计高程H=765.32m。共设10段纵坡,最大坡度为4%,最小坡度为0.65%,最小凸曲线半径为1500m;最小凹曲线半径为650m。

K0+000-K0+693.284段道路横断面划分为:4.5m人行道+0.25m路缘带+2x3.5m车行道+0.5m中间双黄线+2x3.5m车行道+0.25m路缘带+4.5m人行道=24m。

K0+693.284—K3+545.180段道路横断面划分为:8.0m绿化带+4.5m人行道+0.25m路缘带+2x3.5m车行道+0.5m中间双黄线+2x3.5m车行道+0.25m路缘带+4.5m人行道+8.0m绿化带=40m。

道路横坡:车行道向外1.5%,人行道向内2.0%。 三、路基设计 (一)、设计原则

1、路基内的树根、草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必须清除,路基不得用腐殖

12


施工组织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搜索更多关于: 施工组织设计 的文档
相关推荐
相关阅读
× 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开通会员后百万份文档资料免费自由复制和下载,是您最优的选择,赶快来试试吧!

单篇下载:10元 点击下载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