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引线断裂 B.引线脱落 C.引线移动 D.引线摆动
231.带电接引线时未接通相的导线、带电断引线时已断开相的导线,应在采取( A )后方可触及。
A.防感应电措施 B.绝缘隔离措施 C.防坠落措施 D.断电措施 232.带电断、接空载线路时,作业人员应戴护目镜,并采取( D )。 A.防感应电措施 B.绝缘隔离措施 C.防护措施 D.消弧措施
233.带电断、接空载线路时,作业人员应戴护目镜,并采取消弧措施。消弧工具的断流能力应与被断、接的空载线路电压等级及( B )相适应。
A.电感电流 B.电容电流 C.空载电流 D.开断电流
234.带电断、接空载线路时,作业人员应戴护目镜,并采取消弧措施。消弧工具的断流能力应与被断、接的空载线路电压等级及电容电流相适应。若使用消弧绳,则其断、接的空载线路的长度应小于50km(10kV)、30km(20kV),且作业人员与断开点应保持( C )以上的距离。
A.2m B.3m C.4m D.5m 235.带电断、接电缆引线前应( A )。
A.检查相序并做好标志 B.检查相序 C.做好标志 D.设置专责监护人 236.带电断、接架空线路与空载电缆线路的连接引线应采取消弧措施,不得直接带电断、接。断、接电缆引线前应检查相序并做好标志。10kV空载电缆长度不宜大于( B )。 A.2km B.3km C.4km D.5km
237.带电断、接架空线路与空载电缆线路的连接引线应采取消弧措施,不得直接带电断、接。断、接电缆引线前应检查相序并做好标志。10kV空载电缆长度不宜大于 3km。当空载电缆电容电流大于( A )时,应使用消弧开关进行操作。
A.0.1A B.0.2A C.0.5A D.1A 238.带电断开架空线路与空载电缆线路的连接引线之前,应检查电缆所连接的( B ),确认电缆空载。
A.架空线路状态 B.开关设备状态 C.互感器状态 D.设备状态 239.带电短接设备时,短接开关设备的绝缘分流线截面积和两端线夹的载流容量,应满足( A )的要求。
A.最大负荷电流 B.额定开断电流 C.最大短路电流 D.开断容量 240.带电短接设备时,绝缘分流线或旁路电缆两端连接完毕且遮蔽完好后,应检测( C )正常。
A.绝缘情况 B.连接情况 C.通流情况 D.电压情况 241.短接故障线路、设备前,应确认故障已( B )。
A.消除 B.隔离 C.处理 D.屏蔽 242.采用旁路作业方式进行电缆线路不停电作业时,旁路电缆两侧的环网柜等设备均应带( A ),并预留备用间隔。负荷电流应小于旁路系统额定电流。 A.断路器(开关) B.隔离开关 C.接地刀闸 D.接地线
243.采用旁路作业方式进行电缆线路不停电作业时,旁路电缆两侧的环网柜等设备均应带断
17
路器(开关),并预留备用间隔。负荷电流应( C )旁路系统额定电流。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小于
244.电缆旁路作业,旁路电缆屏蔽层应在两终端处引出并可靠接地,接地线的截面积不宜小于( C )mm2。
A.15 B.20 C.25 D.30
245.采用旁路作业方式进行电缆线路不停电作业前,应确认两侧备用间隔断路器(开关)及旁路断路器(开关)均在( B )状态。
A.运行 B.断开 C.合闸 D.冷备用 246.旁路电缆使用前应进行试验,试验后应( C )。
A.接地 B.短路 C.充分放电 D.立即放电
247.旁路电缆安装完毕后,应设置( C )和“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防止旁路电缆受损或行人靠近旁路电缆。
A.警示标志 B.明显标示 C.安全围栏 D.隔离措施 248.带电立、撤杆作业时,杆根作业人员应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起重设备操作人员应( B )。起重设备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不得离开操作位置。
A.带护目镜 B.穿绝缘靴 C.穿绝缘鞋 D.戴绝缘手套 249.立、撤杆时,起重工器具、电杆与带电设备应始终保持有效的( C )或隔离措施,并有防止起重工器具、电杆等的绝缘防护及遮蔽器具绝缘损坏或脱落的措施。 A.安全距离 B.穿绝缘靴 C.绝缘遮蔽 D.戴绝缘手套 250.立、撤杆时,应使用足够强度的( B )作拉绳,控制电杆的起立方向。 A.钢丝绳 B.绝缘绳索 C.尼龙绳 D.非绝缘绳索
251.绝缘斗臂车绝缘臂的有效绝缘长度应大于( B )(10kV)、1.2m(20kV),下端宜装设泄漏电流监测报警装置。
A.0.8m B.1.0m C.1.2m D.1.5m
252.绝缘斗臂车绝缘臂的有效绝缘长度应大于1.0m(10kV)、( C )(20kV),下端宜装设泄漏电流监测报警装置。
A.0.8m B.1.0m C.1.2m D.1.5m
253.绝缘斗臂车操作人员应服从工作负责人的指挥,作业时应注意周围环境及( B )。 A.操作频率 B.操作速度 C.操作方法 D.操作强度
254.在工作过程中,绝缘斗臂车的发动机不得熄火(电能驱动型除外)。接近和离开带电部位时,应由( C )人员操作,下部操作人员不得离开操作台。
A.下部 B.操作台 C.绝缘斗中 D.非工作
255.绝缘斗臂车应选择适当的工作位置,支撑应稳固可靠;机身倾斜度不得超过( D )的规定,必要时应有防倾覆措施。
A.有关技术 B.安全规程 C.操作技术 D.制造厂 256.绝缘斗臂车使用前应在预定位置( A )试操作一次,确认液压传动、回转、升降、伸缩系统工作正常、操作灵活,制动装置可靠。
A.空斗 B.载人 C.模拟 D.正式
18
257.绝缘斗臂车的金属部分在仰起、回转运动中,与带电体间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 A )(10kV)、1.0m(20kV)。
A.0.9m B.1.0m C.1.2m D.1.5m
258.绝缘斗臂车的金属部分在仰起、回转运动中,与带电体间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0.9m(10kV)、( B )(20kV)。
A.0.9m B.1.0m C.1.2m D.1.5m
259.绝缘斗臂车的金属部分在仰起、回转运动中,与带电体间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0.9m(10kV)、1.0m(20kV)。工作中车体应使用不小于( B )mm2的软铜线良好接地。 A.12 B.16 C.20 D.25 260.带电作业工具使用前应根据( B )校核机械强度,并满足规定的安全系数。 A.使用要求 B.工作负荷 C.使用状态 D.工作强度 261.进入作业现场应将使用的带电作业工具放置在( B )或绝缘垫上。 A.干燥的地面 B.防潮的帆布 C.彩条布 D.纯棉布
262.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凡遇到异常情况(如直流系统接地等)或断路器(开关)跳闸时,不论是否与本工作有关,都应立即( A ),保持现状。
A.停止工作 B.报告运维人员 C.报告领导 D.报告调控人员
263.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凡遇到异常情况(如直流系统接地等)或断路器(开关)跳闸时是本工作所引起,应保留现场并立即通知( C )。
A.工作负责人 B.调控人员 C.运维人员 D.专责监护人
264.继电保护装置、配电自动化装置、安全自动装置和仪表、自动化监控系统的二次回路变动时,应及时更改图纸,并按( C )的图纸进行,工作前应隔离无用的接线,防止误拆或产生寄生回路。
A.改动后 B.改动前 C.经审批后 D.原设计
265.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绕组应有( A )永久性的、可靠的保护接地。 A.一点且仅有一点 B.两点 C.多点 D.至少一点 266.在带电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应采取措施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侧( A )。接临时负载,应装设专用的刀闸和熔断器。
A.短路或接地 B.短路并接地 C.开路 D.过载 267.在全部或部分带电的运行屏(柜)上工作,应将检修设备与运行设备以( B )隔开。 A.红线 B.明显的标志 C.绝缘隔板 D.布带 268.作业人员在接触运用中的二次设备箱体前,应( B )确认其确无电压。 A.用高压验电器 B.用低压验电器或测电笔 C.以手触试 D.看带电显示 269.工作中,需临时停用有关保护装置、配电自动化装置、安全自动装置或自动化监控系统时,应向调度控制中心申请,经( B )同意,方可执行。
A.工作负责人 B.值班调控人员或运维人员 C.工作票签发人 D.专责监护人 270.在继电保护、配电自动化装置、安全自动装置和仪表及自动化监控系统屏间的通道上安放试验设备时,( B ),要与运行设备保持一定距离,防止事故处理时通道不畅。 A.不能堆放 B.不能阻塞通道 C.得到值班员同意 D.应放在指定地点
19
271.高压试验不得少于两人,试验负责人应由( D )担任。
A.有试验资质人员 B.工作负责人 C.班长 D.有经验的人员 272.高压试验不得少于( B ),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
A.一人 B.两人 C.三人 D.四人 273.直接接触设备的电气测量,应( C )。
A.单独进行 B.两人进行 C.有人监护 D.专人操作 274.直接接触设备的电气测量,应有人监护。测量时,人体与( C )不得小于表3-1规定的安全距离。夜间测量,应有足够的照明。
A.测量部位 B.低压带电部位 C.高压带电部位 D.电气设备 275.配电线路和设备的高压试验应填用( B )。在同一电气连接部分,许可高压试验工作票前,应将已许可的检修工作票全部收回,禁止再许可第二张工作票。
A.高压试验工作票 B.配电第一种工作票 C.配电第二种工作票 D.带电作业工作票 276.一张工作票中,同时有检修和试验时,试验前应得到( B )的同意。
A.试验负责人 B.工作负责人 C.调度同意 D.工作许可人 277.因试验需要解开设备接头时,解开前应( B ),重新连接后应检查。 A.检查设备 B.做好标记 C.落实监护人 D.做好记录 278.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高压引线应尽量缩短,并采用( D )高压试验线,必要时用绝缘物支持牢固。
A.常见的 B.普通的 C.便携式 D.专用的 279.试验装置的电源开关,应使用( B ),并在刀刃或刀座上加绝缘罩,以防误合。 A.单极刀闸 B.双极刀闸 C.有过载保护的开关 D.电动开关 280.试验装置的低压回路中应有两个串联电源开关,并装设( A )。 A.过载自动跳闸装置 B.漏电保安器 C.报警器 D.熔断器
281.试验应使用( C )短路线,加电压前应检查试验接线,确认表计倍率、量程、调压器零位及仪表的初始状态均正确无误后,通知所有人员离开被试设备,并取得试验负责人许可,方可加压。
A.铜质 B.铝质 C.规范的 D.多股铜线作为 282.试验应使用规范的短路线,加电压前应检查试验接线,确认表计倍率、量程、调压器零位及仪表的初始状态均正确无误后,通知( A )离开被试设备,并取得试验负责人许可,方可加压。
A.所有人员 B.试验人员 C.无关人员 D.工作人员
283.高压试验过程中,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应断开试验电源,并将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 D )。
A.放电 B.短路接地 C.放电、短路 D.放电、短路接地 284.试验结束后,试验人员应拆除( C )接地线和短路线,检查被试设备,恢复试验前的状态,经试验负责人复查后,清理现场。
A.所有的 B.多余的 C.自装的 D.保护 285.高压回路上使用钳形电流表的测量工作,至少应两人进行。非运维人员测量时,应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