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整册教案

2025/5/5 4:22:28

.

教学程序

一、课程导入 学生发言,介绍所了解的对血液的认识(如颜色、状态、黏稠度、凝固现象、失血过多对健康的影响、输血等)。

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设置疑问: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失血过多为什么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血液有什么功能?由此导入课程学习。

二、课程学习 1.血液的组成

取10毫升课前备好的新鲜鸡血注入试管,滴加少量抗凝剂,轻轻摇匀后放置在试管架上。再取出另一支试管(内有课前加入抗凝剂并经过静置的鸡血)进行比较,告知学生这是静置一段时间后的结果(这样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学生比较后可以直观地得出分层现象的结论。

将课前备好的、装有血液已经出现分层现象的量筒分发给各个学习小组传阅观察。

设置疑问:你观察到的血液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所占比例约为多少?学生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综合各小组意见后总结:血液由两部分组成,上层液体状的是血浆,下层固体状的是血细胞。由量筒上的刻度可知,血浆约占血液的55%,血细胞约占血液的45%。

指导学生对着光线观察血浆,了解其淡黄色、半透明的特点。 2.血浆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血浆成分比例饼图,讲解血浆中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0%以上,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物质。

设置疑问:血浆中的主要成分是水,这说明血浆具有什么功能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水是良好的溶剂,人体内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可以溶解在里面,所以血浆具有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功能。

指导学生用滴管取少量血浆滴在手指上,用两个手指感受血浆的黏稠度,学生回答:血浆有些发黏。每个小组分发若干黄豆和两个烧杯,烧杯中分别盛有清水和蜂蜜。指导学生将黄豆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观察黄豆的沉降速度。学生观察后得出:黄豆在黏稠的蜂蜜中沉

精品

.

降较慢。结合实验现象,设置疑问:血浆具有一定的黏稠度,对于血细胞有什么意义?组织学生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血浆有运载血细胞的功能。血浆的黏稠可以避免血细胞堆积,更加有利于血细胞的流动和发挥各自的功能。

精品

.

3.血细胞

指导学生观察量筒中的血细胞颜色和各自所占比例。学生观察后,教师说明:血细胞中绝大多数是红色的红细胞,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一薄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指导学生分组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对照教材中的图片对三种血细胞进行辨认。观察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尤其是学生在视野中观察不到白细胞时)。观察结束后,教师提问: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视野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血细胞?(视野中数量最少的是哪种血细胞?形态最大的是哪种血细胞?你看到血小板了吗?学生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对于血小板,学生可能回答:看到了或没看到。对此教师不进行判定,而作为后续学习的铺垫)。

4.红细胞

教师提问:你能描述所看到的红细胞的形态吗?学生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我们所看到红细胞形态是圆形的,周围颜色较深,中央颜色较浅。)教师用疑问过渡:圆形是平面形状,红细胞的立体形态是什么样呢?为什么周围颜色较深而中央颜色较浅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红细胞的光学显微镜照片和电镜照片。由电镜照片,学生可以轻松看出红细胞的形态是两面凹的圆饼状。与光镜照片比较,即可解释中央凹陷,透光较多,所以颜色较浅;周围较厚,透光较少,所以颜色较深。以此现象加深学生对红细胞形态特点的认识。最后说明,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对于原因鉴于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不需涉及。

设置疑问: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红细胞靠什么物质完成这种功能?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指导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阅读后,请学生回答问题。血红蛋白的特性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困难。教师将盛有血块的培养皿和解剖刀分发给每个小组,指导学生将血块切开,一个断面向上,一个断面向下摆放。过一段时间后,将两个断面均向上摆放,观察颜色变化,以此直观化血红蛋白的特性,降低学习难度。

精品

.

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红细胞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的内容。便于学生直观理解红细胞运载的氧功能。

结合对红细胞运输氧功能的学习以及收集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会导致人体出现什么症状(面色、剧烈运动时的感受等)?与此相关的疾病可能有哪些?对于由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引起的疾病,你认为可以怎样治疗?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5.白细胞

由前面的显微镜观察,学生已知白细胞的形态比红细胞大。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白细胞的电镜照片,使学生认识到白细胞的球状形态。

利用白细胞的光镜照片,说明白细胞具有细胞核。 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说明白细胞可以变形,从而得出白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作用。设置疑问:我们发烧或有炎症时,医生常会要求我们验血,从血液化验单上判断是否有炎症,医生判断的主要根据是什么?指导学生讨论,归结出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

扩展探究:伤口发炎流出的脓液是什么? 6.血小板

设置问题:观察人血涂片时,有的同学说看到了血小板,有的同学说没有看到血小板,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看到的真的是血小板吗?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进行讨论。小组代表表达观点后,教师总结:血小板形态微小,一般在低倍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有的同学看到的所谓“血小板”可能是灰尘或杂质。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血小板图片,说明血小板形状不规则并且没有细胞核。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破裂血管处,血小板聚集成团堵塞伤口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血小板可以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堵塞伤口而具有止血作用;

每个小组分发两只试管和两个培养皿,指导学生向试管内注入等量的新鲜鸡血,将其中一只试管剧烈震荡,另一只试管静置。然后,同时将试管内的血液分别倒入两个培养皿中,观察血液的凝固速度。观察实验现象后,结合阅读教材得知:血小板还具有加速凝血的作用。

精品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整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搜索更多关于: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整册教案 的文档
相关推荐
相关阅读
× 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开通会员后百万份文档资料免费自由复制和下载,是您最优的选择,赶快来试试吧!

单篇下载:10元 点击下载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