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格尔的海洋文化观

2025/5/8 11:59:56

范之所以被接受,所根据的是组成这个社群的人经由反思做出的决定,它的精神性预设了这个社群异质的组成。相反地,在东方文化中,广阔的流域平原提供了单一民族及其文化发展的空间,在这里当然也存在着伦理制度,然而它的基础却是同质的生活形态。

希腊文化异质性的特质具体表现于它的历史的开端。黑格尔指出,希腊文化的形成和异乡人到达希腊息息相关,而对于异乡人的记忆甚至沉积于希腊的神话思维之中。例如教导人类生火并使用火的普罗米修士(Prometheus),在神话中据说是来自于高加索地区,这表示希腊人不介意承认人类的文化并不源自于希腊。而另外依据较为可考的历史记载,雅典城的创立者是一个埃及人,许多希腊的艺术技巧取自埃及。有人也指出,甚至希腊神祗的名字也来自埃及。这都说明了希腊文化异质来源的性质。

建立在这种文化上的国家,和东方文化大异其趣。黑格尔认为,希腊文化中王室统治的基础并不是他们与其子民之间类似家庭的关系,而是统治者个人的财富、武装、勇气、明智与出身。既然统治者的地位来自于他个人的优秀与功绩,这个地位也随着他个人力量的消退而消失。人民与统治者间的关系因此显得松散,在群众中时而有些特出的平民,要求受到统治者的尊重。

总而言之,黑格尔在希腊文化中看到了自由的精神:“总括希腊精神的元素来说,我们发现他的基本特性是这样的,‘精神’的自由受‘自然’刺激的限制,并且和这种刺激有本质的联系。希腊的思想自由是一种外来的东西所激起的;但是她是自由的,因为她从自身变化,并且产生了这种刺激。”[5]希腊文化之所以为自由的文化,并不是因为它停留在自身之中,处于熟悉的环境,从而是自身源初根基的持续发展;而是因为它能面对异质的起源、外来的刺激,以这些不属于自身的元素建立自身的文化。

固然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希腊文化并不是历史最高的发展阶段,而只是世界史的青年时期,然而由以上的陈述中,足以明确看出他所认为的东方文化与以希腊为开端的世界历史的重大差异,只有在后者之中,人类的历史才真实地进入了精神的土地。由黑格尔对于希腊文化的分析可以看出,既然他把希腊文化的特质和它所在的地理环境(也就是希腊半岛临海的特质)紧密相连,那么就可以希腊文化为代表,借着它与东方文化的对比来理解黑格尔所谓的海洋原则。

五、根植于海洋原则的文化

依据黑格尔对于海洋的分析,海洋一方面提供了交通的便利管道,一方面塑造了人不依赖自然而凭藉自身力量的生命形态。在黑格尔对于希腊文化的描述中,前者表现在希腊文化的对异质的包容性上,因为希腊临海的地理环境,促进了它与其它文化的交通;后者则表现在希腊文化对于自然以及其它文化的态度上。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不同,东方文化发展在广大一致的地理环境中,齐一的自然律则提供了人们稳定的生活,同时却也使人受限于一成不变的规律,配合这种地理环境而发展出来的社会制度,因而被视为理所当然地接受。希腊半岛破碎的地形并不对人们提供这样的自然一致性,而促使人向海洋发展,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面对自然与海洋。在这里,起

决定作用的是,人类自己对于多变的自然与海洋所采取的态度。另一方面,正如同希腊人所面对的自然并没有齐一的面貌,他们所面对的人文世界也没有统一的形态,这使得他们不像生活于东方文化中的人们一样,认为某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是自然而然的。换句话说,对他们而言,自然而然的其实是不同文化形态的存在。更进一步,正如同面对缺乏齐一面貌的自然时,希腊人转而信赖自身,他们所遭遇的文化形态,也仅只是他们的对象,即他们建立自身文化的材料。

在黑格尔看来,根植于海洋原则的文化是一种自由的文化,它的自由存在于它不受自然的束缚,无论所涉及到的是作为地理环境的自然,或是作为既予的伦理制度的自然。从否定意义上说,这种文化并不认定它已然接受的、本身的制度是“天经地义”、“亘古不变”的;在积极的方面,当它面对异质的文化时,它并不因为后者与它已经接受的生活形态不同,而单纯地否定后者,相反地,受海洋原则所指引的文化“扬弃”异质的文化,把后者整合成为自身的一个环节,因此不同于东方文化。根植于海洋原则的文化具有真正的历史,而能够在它的延续中表现出不同的样态,正如希腊神话中的海神——普洛透斯(Proteus),具有以不同外貌出现的能力。在黑格尔关于海洋文化的构想中,这个神话所象征海洋的可变性质,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今天从人类海洋文化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黑格尔对海洋文化理论的贡献即在于重视海洋交通与商业。传统的观点总是习惯性地将海洋当作人类群体的天然界限,而黑格尔却将海洋当作联系人类的纽带,并且将其提到哲学的高度,用以说明人类文化的区域特点。然而实际上,海洋文化并不是黑格尔所说的“西方文化独有的特征”。如果说西方海洋文化“以海为商”,海洋文化的商业性十分强烈,称为海洋商业文化的话,那么中国海洋文化以“以海为田”的农业性为主,以“以海为商”的商业性为副,可以称为海洋农业文化,两者均是世界海洋文化发展的基本模式。[6]

参考文献

黑格尔. 历史哲学[M]. 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74-95、84、114、211、222.

[6]宋正海.东方蓝色文化:中国海洋文化传统[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20页


论黑格尔的海洋文化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搜索更多关于: 论黑格尔的海洋文化观 的文档
相关推荐
相关阅读
× 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开通会员后百万份文档资料免费自由复制和下载,是您最优的选择,赶快来试试吧!

单篇下载:10元 点击下载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