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热。
15.声音是由物体______而产生的。利用超声波雷达可以探测海底深度,若声呐向海底发出声波信号后2s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则该处海底的深度为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 16.课本指出“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达式为v?s,其国际单位制单位为m/s.我们也可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a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其大t小等于物体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则其表达式为a=______(用字母表示),该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_____,该物理量的数值越大(单位相同时),表示物体运动______(越快/越慢). 三、计算题
17.某个油罐车,装了50m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个油罐车中的石油质量,从中取出30cm3的石油,称得质量为24.6g,求这个油罐车中石油的总质量为多少吨?
18.道路限速监控管理的一种方式是采用“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判为超速。
(1)若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监测点A、B相距25km,全程限速120km/h,采用“区间测速”时,这辆汽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2)若一辆货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这段路程,则它需要多长时间? 四、实验题
19.在“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中,如图所示,是实验中使用的天平。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__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橫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右”或“左”)调节。
(2)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___。 (3)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B.用量筒量出部分盐水的体积V
C.将量筒内的盐水倒入烧杯内后,用天平测出烧杯中盐水的总质量m2,以上操作会导致所测量盐水的密度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因为:_____。
20.小华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小林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分别采用光具座,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两人用各自的凸透镜,对着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都看到了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根据自己看到的像,他们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有关。
(2)带着提出的问题,他们分别用自己的器材进行了实验,在实验中用四个点记下了物体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并把像的特点和大小变化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焦距 物体的位置 A B 光屏上像的情况 倒立缩小 倒立缩小 倒立放大 倒立放大 像的大小 很小 较小 较大 很大 5cm C D
焦距 物体的位置 E F 光屏上像的情况 倒立缩小 倒立缩小 倒立放大 倒立放大 像的大小 很小 较小 较大 很大 10cm G H 分析两人的记录,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近,所成的像越______。他们通过比较B点、H点的成像情况发现,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还与透镜的_______有关。 (3)两人共同分析了A、B、E和F点的成像情况,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4)小华在进一步分析了自己的记录后,认为应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10cm附近,多观察几次成像的情况,才能更好的总结出成像的规律,同时他建议小林也在他自己所选的____点与____点之间再做几次实验。
21.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置一块薄透明平板玻璃。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小刚
应在玻璃板______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_____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
(2)再拿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多个角度看上去都跟蜡烛A的像重合。 ①蜡烛B与A外形相同是为了探究像和物___________. ②从多个角度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只点燃蜡烛A,而不点燃蜡烛B,使实验中观察到A的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_______。 (4)探究平面镜成像中像距和物距的关系,需要增加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 下面的记录表格中①②两处填写的内容: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 ① ② 1 2 3 4 5 …… 22.如图所示,加图是“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
(1)该实验中存在一个错误操作是_____。
(2)乙图是改正错误后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该晶体在第5分钟时处于_____态。
(3)丙图是温度计在第3分钟时的示数,则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 23.为了验证“声音传播是否需要介质”,小明和小刚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小明轻敲桌面,小刚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上,他_____(填“能”或“不能”)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
(2)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小刚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有何变化?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 (3)放学后,小明和小刚走到车站附近时看到一根钢轨架在路边,这次,由小刚在钢轨的一头用石块敲一下,小明把耳朵贴在钢轨的另一头。结果他听到了两次声响,这是因为_____和_____都能传声,第一次的声音是通过_____传过来,这是因为______。
24.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根据图示填写s1=_______cm,t2=______s。
(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1 v3=s3/t3;
方法2 v3=s1/t1+s2/t2。
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_______(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C C A C B B D 二、填空题 11.40
12.凸透 焦点 放大镜 13.缩小 7.5cm<f<10cm 14.液化 凝华 放 15.振动 1500 16.s/m 越慢 三、计算题 17.41
18.(1)轿车会被判超速。(2)0.25 h。 四、实验题
19.零刻线处 右 测量时调节平衡螺母 偏小 把水倒入烧杯时,量筒中会有水残留 20.物距 大 焦距 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F H
21.前面 反射 大小关系 找准像的位置 增强光的反射,更容易成像。 刻度尺 物距u/cm 像距v/cm
2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底 液 48℃
23.能 声音 变小 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的好 固体(钢轨) 气体(空气) 钢轨 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
24.90 4 方法1 0.15 是 增大斜面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