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分析:A、浓硫酸稀释应该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故错误;B、实验后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倒吸,故错误;C、气体产物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否则氯化氢气体不能除去,故错误;D、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在下层,所以先从下口倒出有机层,再从上口倒出水层,故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浓硫酸的稀释,气体除杂,萃取操作
【名师点睛】本试题考查化学实验安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设计内容是浓硫酸的稀释、氧气制备、物质除杂和分离、萃取实验等,要求平时复习过程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熟记知识。稀释溶液过程中,我们往往都是把浓度大溶液加入到浓度小的溶液中,这样为防止混合放热,放出热量造成液体飞溅伤人,如浓硫酸的稀释、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等都是把浓硫酸加入到水或浓硝酸中,制氧气的装置中,应是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引起倒吸,炸裂试管伤人,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做到防爆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防倒吸、防污染,这样才能做到实验安全,不至于发生危险,物质的除杂和提纯中我们经常是后除去水,可以防止在后面的除杂过程中引入水蒸气,验证水蒸气时,先验证水蒸气的存在,防止引入水蒸气产生干扰,验证水蒸气常用无水硫酸铜,如果出现白色变为蓝色,证明水蒸气的存在,需要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化学试剂的使用、分离方法及名称、操作的先后顺序等,这样才可以得心应手,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10.
【答案】C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名师点睛】本试题考查考生对有机物基础知识的掌握,涉及有机物中碳原子的特点、有机物熔沸点高低判断、共面、同系物等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但前提是夯实基础。有机物中碳原子有只有4个键,键线式中端点、交点、拐点都是碳原子,其余是氢元素,因此分子式为C9H12,容易出错的地方在氢原子的个数,多数或少数,这就需要认真以及有机物中碳原子有四个键,这样不至于数错;有机物中熔沸点高低的判断:一是看碳原子数,碳原子越多,熔沸点越高,二是碳原子相同,看支链,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这一般使用于同系物中,注意使用范围;判断共面、共线,常是以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乙烯为平面结构、乙炔为直线、苯为平面六边形为基础,进行考查,同时在考查共面的时候还要注意碳碳单键可以旋转,双键不能旋转,审清题意,看清楚是所有原子还是碳原子共面,一般来说如果出现-CH3或-CH2-等,所有原子肯定不共面;同系物的判断,先看结构和组成是否一样,即碳的连接、键的类别、官能团是否相同等,再看碳原子数是否相同,相同则不是同系物;掌握一定的有机化学基本知识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11.
【答案】C
【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解池工作原理,这是两个装置的重点,也是新电池的考查点,需要熟记,同时考查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电化学中必考的一项内容,一般先写出还原剂(氧化剂)和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然后标出电子转移的
数目,最后根据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完成缺项部分和配平反应方程式,作为原电池,正极反
-----
应式为:O2+2H2O+4e=4OH,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4OH-2e=Zn(OH)42;充电是电解池,阳离子在阴极上放电,阴离子在阳极上放电,即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对可充电池来说,充电时原电池的正极接电源正极,原电池的负极接电源的负极,不能接反,否则发生危险或电极互换,电极反应式是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逆过程;涉及到气体体积,首先看一下有没有标准状况,如果有,进行计算,如果没有必然是错误选项。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反应原理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 12.
【答案】B
【考点定位】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名师点睛】本试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首选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出元素名称,再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知识的判断,这就需要掌握住(非)金属性的强弱、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因此平时中夯实基础知识是关键,同时应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审清题意如是不是最高价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和基本规律。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的规律,是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排布的依据。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都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周期律变化的原因,掌握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条件、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是进行元素及化合物推断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常由于物质的某个性质未掌握好导致失误、失分。 13.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名师点睛】本试题考查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盐类水解移动、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知识,属于选修4上的知识点,这部分题考查学生对上述知识的运用、分析、审题能力,平时训练中需要强化这部分知识的练习,因为它是高考的重点。醋酸
-+
属于弱电解质,CH3COOHCH3COO+H,影响弱电解质的因素:(1)温度:升高温度促进电离;(2)加水稀释,促进电离;(3)同离子效应:加入相同离子抑制电离;(4)加入反应离子:促进电离;因为是都在同一溶液,溶液体积相同,因此看物质的量变化,加水
稀释促进电离,n(H)增大,n(CH3COOH)减小,则比值增大;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温度、浓度、加入反应离子、同离子等,依据水解常数的表达式,得出:
+
c(CH3COO?)=1/K,K只受温度的影响,盐类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过程,属于?c(CH3COOH)?c(OH)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解,K增大,则比值变小;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中,有“三个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会根据相应的物质写出其符合题意的式子,并进行叠加,
++
得到正确的算式,因为是溶液显中性,常用电荷守恒的思想解决,即c(NH4)+c(H)=c(OH--+-+-
)+c(Cl),溶液显中性则c(H)=c(OH),即c(NH4)=c(Cl),比值等于1;依据溶度积的
+-+-
表达式得出:Ksp(AgCl)=c(Ag)×c(Cl),Ksp(AgBr)=c(Ag)×c(Br),则两式相比得到c(Cl--
)/c(Br)=Ksp(AgCl)/Ksp(AgBr),溶度积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则比值不变,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Qc=Ksp溶液达到饱和,Qc>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Qc (4)CaCl2+2NH3·H2O+H2O2=CaO2↓+2NH4Cl+2H2O;温度过高时过氧化氢分解;(5)去除结晶表面水分;(6)工艺简单、操作简单;纯度较低。 (3)步骤②的具体操作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溶液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因此溶液呈酸性。容易含有二氧化碳,而过氧化钙能与酸反应,因此将溶液煮沸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溶解的CO2。 (4)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中还有氯化铵和水生成,则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2NH3·H2O+H2O2=CaO2↓+2NH4Cl+2H2O;双氧水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因此该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的原因是防止过氧化氢分解。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制备实验设计 【名师点睛】本试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基本操作、盐类水解、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这些问题属于基础知识的应用,考查考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注意信息的运用。制备碳酸钙,需要除去石灰石中的杂质,铁的氧化物和盐酸反应产生 ++ 铁离子,然后利用过氧化氢,把Fe2氧化成Fe3,利用氢氧化铁在pH=2出现沉淀,当pH=3.7 + 时沉淀完全,加入氨水调节pH,让Fe3转化成Fe(OH)3,然后进行过滤,除去杂质,做题过程中注意题目中信息,信息会告诉你解题的思路,“沉淀颗粒长大”,便于得到沉淀,便于 过滤分离;实验操作中实验获得成功,一定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如过滤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物质的制备为了得到纯净的物质,一定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把有可能引入杂质的情况考虑进去,CaCO3+2HCl=CaCl2+CO2↑+H2O,但CO2能溶于水,会有一部分CO2溶解,加入氨水时会产生(NH4)2CO3,制备的过氧化钙不纯净,需要除去溶解CO2,加热煮沸,除去溶解CO2;在实验题目中往往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基础进行考查,过氧化氢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在冰浴中进行,为防止过氧化氢的分解;在物质的制备中也要注意题给信息,因为这往往解某题的关键,过氧化钙微溶于水,用蒸馏水洗涤中会有部分溶解,为了减少溶解,利用过氧化钙难溶于乙醇进行洗涤,本试题难度适中。 27.(15分) --- 【答案】(1)亚氯酸钠;(2)①2OH-+3ClO2+4NO=4NO3+3Cl+2H2O;提高 ②减小; c(Cl?)gc2(SO42?)③大于;NO溶解度较低或脱硝反应活化能较高 (3)①减小;②K? ?22?c(ClO2)gc(SO3)(4)①生成的硫酸钙微溶,降低硫酸根离子浓度,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②△H1+△ H2-△H3 【解析】 试题分析:(1) NaClO2的化学名称为亚氯酸钠; (2)①亚氯酸钠具有氧化性,则NaClO2溶液脱硝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 --- 3ClO2+4NO=4NO3+3Cl+2H2O;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则增加压强,NO的转化率提高。 ---+- ②根据反应的方程式2H2O+ClO2+2SO2=2SO42+Cl+4H、2H2O+3ClO2+4NO= --+ 4NO3+3Cl+4H可知随着吸收反应的进行氢离子浓度增大,吸收剂溶液的pH逐渐降低。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增加的多,因此脱硫反应速率大于脱硝反应速率。原因是除了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强,易被氧化。 (3)在不同温度下,NaClO2溶液脱硫、脱硝的反应中,SO2和NO的平衡分压px如图所示。 ①由图分析可知,反应温度升高,O2和NO的平衡分压负对数减小,这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因此脱硫、脱硝反应的平衡常数均减小。 ②根据反应的方程式ClO2?+2SO32?===2SO42?+Cl?可知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 c(Cl?)gc2(SO42?)。 K??22?c(ClO2)gc(SO3)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③即得到反应SO2(g)+ Ca2+(aq)+ ClO? (aq) +2OH? (aq) === CaSO4(s) +H2O(l) +Cl? (aq)的ΔH=△H1+△H2-△H3。 【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盖斯定律、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的影响等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名称、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勒夏特列原理、图表数据和图像、盖斯定律等化学理论知识,平时的训练中夯实基础,强化知识的运用,体现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