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档
【分析】A.根据混合液中的电荷守恒判断;
B.氢氧根离子来自水的电离和硫离子水解,则c(OH﹣)>c(HS﹣); C.根据硫酸氢钠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判断;
D.pH=12的氨水与pH=2的盐酸中,氨水浓度大于盐酸,等体积混合,氨水过量,溶液呈碱性.
【解答】解:A.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a+)+c(H+)=c(OH﹣)+2c(C2O42﹣)+c(HC2O4﹣ ),故A错误;
B.Na2S溶液中,硫离子部分水解,溶液呈碱性,由于氢氧根离子来自水的电离和硫离子水解,则c(OH﹣)>c(HS﹣),溶液中正确的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OH﹣)>c(HS﹣
)>c(H2S),故B错误;
C.NaHSO4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H+)+c(Na+)=2c(SO42﹣)+c(OH﹣),根据物料守恒c(Na+)=c(SO42﹣)可知c(H+)=c(SO42﹣)+c(OH﹣),故C正确;
D.pH=12的氨水与pH=2的盐酸中,氨水浓度大于盐酸,等体积混合,氨水过量,溶液呈碱性,所以c(OH﹣)>c(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H4+)+c(H+)=c(Cl﹣)+c(OH﹣),所以得c(NH4+)>c(Cl﹣),溶液中一水合氨电离程度较小,所以c(Cl﹣)>c(OH﹣
),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H4+)>c(Cl﹣)>c(OH﹣)>c(H+),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反应后溶质组成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盐的水解原理的含义及应用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7.X、Y、Z、W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Y、Z两种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N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差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Z、W处于同一周期
B.Y、W的最简单氢化物的水溶液能相互反应 C.非金属性:Y<Z
D.X、Z、W形成的化合物为均强酸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分析】X、Y、Z、W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Y、Z两种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Z的原子序数大于Y,可推知Z为O、Y为N,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N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差1,则W最外层电子数为7,原子半径大于O原子半径,故W为Cl元素;X的
原子序数小于N元素,而原子半径小于N原子,故X为H元素,结合元素化合物性质解答.
【解答】解:X、Y、Z、W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Y、Z两种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Z的原子序数大于Y,可推知Z为O、Y为N,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N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差1,则W最外层电子数为7,原子半径大于O原子半径,故W为Cl元素;X的原子序数小于N元素,而原子半径小于N原子,故X为H元素,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A.Y为N,Z为O,二者处于第二周期,W为Cl,处于第三周期,故A错误; B.氨气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铵,故B正确;
C.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N<O,故C正确; D.X、Z、W形成的化合物中HClO为弱酸,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关系等,难度中等,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与运用.
8.下列所陈述的事实与解释均正确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用pH试纸测出新制氯水的pH为3 新制氯水有酸性 B SO2通入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不符合离子反应的条件 收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用冰生成的红棕色NO2气体部分转化为无色气体
水混合物冷却降温,气体颜色变浅
D 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发生了萃取 A.A B.B C.C D.D
【考点】苯的同系物;测定溶液pH的方法;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分析】A、氯水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试纸,所以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 B、SO2通入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原因是盐酸酸性强于亚硫酸;
C、NO2气体是红棕色,N2O4气体无色,而二氧化氮转化为四氧化氮是放热反应,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解答;
D.甲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苯甲酸,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解:A、氯水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试纸,所以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故A错误;
C
B、SO2通入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原因是盐酸酸性强于亚硫酸,故B正确;
C、NO2气体是红棕色,N2O4气体无色,而二氧化氮转化为四氧化氮是放热反应,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平衡向生成四氧化氮方向移动,所以气体颜色变浅,故C正确;
D.甲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苯甲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褪色,不是萃取褪色,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化学反应、反应的条件等时解答本题的关键,选项B为易错点.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4分) 9.(16分)成环是有机合成的重要环节.如反应①化合物(Ⅰ)可由(Ⅲ)合成: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1)(Ⅰ)的分子式为C10H10O2,1mol(Ⅰ)最多能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
(2)写出(Ⅳ)→A的化学方程式.
(3)酸性条件下,化合物B能发生聚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4)化合物B→(Ⅴ)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 (5)(Ⅲ)与(Ⅱ)也能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生成含两个六元环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为(任写一种)
(6)下列物质与(Ⅴ)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②④(填序号)
【考点】有机物的合成.
【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1)由结构简式分析化学式,(Ⅰ)中C=C及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2)(Ⅳ)→A发生﹣OH的催化氧化反应; (3)化合物B中含C=C,发生加聚反应;
(4)根据题中物质转化关系,B中羟基与邻位碳上的氢脱去水,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物质Ⅴ;
(5)反应①为加成反应,以此分析;
(6)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答】解:(1)由结构简式(I)的分子式为C10H10O2,(Ⅰ)中C=C及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Ⅰ)最多能与4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故答案为:C10H10O2;4; (2)(Ⅳ)→A发生﹣OH的催化氧化反应,该反应为
,
故答案为:;
(3)化合物B中含C=C,发生加聚反应,则
,
故答案为:;
(4)根据题中物质转化关系,B中羟基与邻位碳上的氢脱去水,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物质Ⅴ,故答案为:消去反应;
(5)反应①为加成反应,则(Ⅲ)与(Ⅱ)也能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生成含两个六
元环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6)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则(Ⅴ)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②④,
故答案为:②④.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明确习题中的信息为解答本题的关键,侧重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注意合成流程中官能团的变化,题目难度中等.
珍贵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