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二PID完美经典概要

2025/5/14 12:33:59

13

t=[0:0.1:100]; step(sys,t); hold on; xlabel('Time(s)') ylabel('step reponse y(t)') d、根轨迹仿真程序 num=[4 5 6]; den=[1 8 12 0]; sys=tf(num,den); rlocus(sys) rlocfind(sys) ③ a、取KP为5, KD为4, KI为10 b、控制器的选择 c、阶跃响应仿真程序 num=[4 5 10]; den=[1 12 17 10]; sys=tf(num, den); t=[0:0.1:100]; step(sys,t); hold on; xlabel('Time(s)') ylabel('step reponse y(t)') d、根轨迹仿真程序 num=[4 5 10]; den=[1 8 12 0]; sys=tf(num,den); rlocus(sys) rlocfind(sys) 四、实验结果(含仿真曲线、数据记录表格、实验结果数据表格及实验分析与结论等) 1、比例控制 a、过阻力仿真曲线 14

数据记录 上升时间 0.916 调节时间 1.6 超调量 0% 峰值时间 10 b、临界阻力 仿真曲线 数据记录 上升时间 0.864 c、欠阻力 调节时间 1.46 超调量 0% 峰值时间 9.89 15

上升时间 0.138 d、实验分析与结论 K值越小,上升时间越短;调节时间越长;超调量越小;峰值时间越长。 当k值使系统处于欠阻力时,系统振荡的比较厉害调节时间会比较长。当k值使系统处于临界阻力时,调节时间 会比较短,超调量也很小,或几乎为0。当k值使系统处于过阻力时,调节时间会稍微有点长,且几乎无超调量。 2、比例积分控制 (1)引入零点在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左侧 调节时间 0.988 超调量 31.9% 峰值时间0.3 阶跃响应的仿真曲线 数据记录 上升时间 1.14 调节时间 3.8 超调量 10.8% 峰值时间 2.4 16

根轨迹的仿真曲线 (2)引入开环零点在被控对象两个极点之间 根轨迹仿真曲线 阶跃响应仿真图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二PID完美经典概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搜索更多关于: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二PID完美经典概要 的文档
相关推荐
相关阅读
× 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开通会员后百万份文档资料免费自由复制和下载,是您最优的选择,赶快来试试吧!

单篇下载:10元 点击下载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