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2节,滑动变阻器(20Ω,1A)、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及导线若干,图甲是他们连接的实验电路。
(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 (选填“A”或“B”)端
(2)闭合开关后,他们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电压表示数为0.7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接着继续探究,把所测数据填在了下表中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1 0.7
2 1 0.18
3 1.1 0.20
4 1.5 0.26
5 1.7 0.30
①图乙中电流的示数为 A。
②图丙是以电流Ⅰ为纵坐标、电压U为横坐标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请根据他们所测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画出I﹣U图象,并标标记为a。
(3)图丙中b、c、d三条I﹣U图象,是其他组同学选择5Ω、10Ω和20Ω的定值电阻,按图甲电路测量数据所画。
①单独分析图丙中每条I﹣U图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②该小组同学发现,分析图丙中的I﹣U图象,还能得到:“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一规律。请写出分析方法: 。
③验证②中的规律,该小组的同学选择了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准备分别接入图甲电路,测量电流进行探究,有同学提议:既然探究时需要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图甲中可以不用连接滑动变阻器和电压表。他们按照提议分别将三只电阻由小到大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读出电流表示数分别为0.42A,0.24A,0.13A,发现无法验证②中的规律。于是他们计划仍按图甲进行探究,分析测量数据后,选定准备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值U.为确保完成验证,则这个电压值U的范围为 。 A.1.5V<U≤3V
B.1.3V<U<2.1V C.1.3V<U≤2.6V D.2.1V<U<2.6V
29.(7分)小红和爸爸散步时,看见小区内的一种健身器械坐拉器,如图甲所示,为了对它进行研宄,小红简化了它的结构,画出了它的模型图,如图乙所示。她发现坐在坐拉器座椅上的人,用力向下拉动手柄A时,操作杆AB会绕着转轴O转动,连杆BD拉动杆OC绕转轴0转动,将座椅向上抬起,(g取10N/kg)
(1)小红让爸爸静止坐在坐拉器的座椅上,小红竖直向下拉动手柄,将爸爸抬起经过测量,手柄竖直向下移动30cm,座椅竖直升高9cm,用时5s ①小红利用坐拉器抬起爸爸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省功 B.一定定费力
C.爸爸越重,坐拉器的机械效率越高 D.爸爸被抬得越高,坐拉蕃的机槭效率越高
②若爸爸的质量为60kg,利用坐拉器抬起爸爸的机械效率为90%,则小红抬起爸爸所做功的功率为多少?
(2)小红想通过图乙的模型,估算自己坐在坐拉器上抬起自己的拉力。图乙中OA:OB=6:1,O′C:O’D=2:1,此时AB杆处于水平位置,BD杆垂直于杆AB和O′′C,BD杆对AB和OC杆的拉力均沿着BD,且大小相等。若手臂对手柄A的拉力方向和人的重力方向视作同一直线,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忽略坐拉器的自重、转动是的摩擦和座椅的尺度,若小红的质量为40kg,则此时小红让自己保持图乙的状态,需要对手柄
A
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多大?
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 1.
【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解答】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色的特点,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
【分析】(1)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内能、生物质能等;
(2)能源按照能否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能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等; (3)硅是半导体,是制作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
【解答】解:A、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内能、生物质能等,故A错误; B、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
C、硅是半导体,是制作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故C正确; D、太阳能电池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电能来源,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太阳 3.
【分析】(1)安全带是为了防止因惯性带来伤害;
(2)加润滑油可以在接触面形成一层油膜,从而减小摩擦力; (3)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 (4)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解答】解:
A、乘车时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突然刹车时由于惯性给人带来伤害,与摩擦力无关,故A不合题意;
B、在自行车转轴处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故B不合题意; C、运动鞋底部有凹凸不平的槽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符合题意;
D、列车的钢轨要铺设在枕木上,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与摩擦力无关,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惯性的理解、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4.
【分析】(1)为了是蜡烛均匀受热,应用碎蜡烛; (2)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分析; (3)水浴法能使物质均匀受热;
(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解答】解:
A、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这样蜡烛能均匀受热,故A正确; B、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故B正确;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故C正确;
D、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蜡烛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非晶体熔化的实验,属于基础知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