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因为它不像花朵那样绚丽多姿,也不像蝴蝶那样美丽洒脱,更不像鸟儿有清脆悦耳的嗓音。
(4)可以做成门窗、家具等,还能抵御狂风暴雨和洪水的危害。
【解析】【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告诉:向别人陈述;通知某事,使人知道。 增强:是指质量上增长。增添:是指性质上增长。危险:有可能失败、死亡或遭受损害的境况。危害:构成伤害或损害。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①从给出的词语“默默无闻”来看,是AAB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②从给出的词语“平平淡淡”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故答案为:(1)告诉;增添;危害(2)①头头是道;历历在目;②高高兴兴;干干净净。(3)因为它不像花朵那样绚丽多姿,也不像蝴蝶那样美丽洒脱,更不像鸟儿有清脆悦耳的嗓音。(4)可以做成门窗、家具等,还能抵御狂风暴雨和洪水的危害。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8.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问题。
文房四宝
古代人写字主要用毛笔,用毛笔离不开墨、纸和砚(yàn)台、他们把笔墨纸砚叫作“文房四宝”。以前、全国有很多地方出产这几样东西,以安徽的产品最为出名。古代的文人、画家如果得到安徽的笔墨纸现、就会高兴得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安徽的“文房四宝”是:宣纸、徽墨、宣笔、歙(shè)砚。
安徽泾(jīng)县是宣纸的故乡。泾县在古代属宣州管辖(xiá),所出产的纸就叫宣纸。宣纸主要原料是青檀树皮和稻草,造纸要用一年时间,经过大小工序一百多道,造出来的纸又白又光又薄、而且结实,卷、折都不怕、保存几百年也不会变色,被人们称为“纸中之王”。
徽墨有很多品种。它的特点是色泽黑润,写起字来特别流畅、能分出浓淡层次。徽墨做得也很精美,上面刻着山水花草图案,是难得的工艺品。
学宣笔和宣纸一样,也是泾县出产,它以选料严格、精工制作著称。 用来制歙砚的材料很稀有,镌刻时很不容易。一块歙砚。往往要用几个
月时间才能制成,所以显得来之不易、异常珍贵。
(1)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主要是绕第________自然段写的。 (2)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填在横线上。 ①好像得到极珍费的宝物。________ ②得到它非不容易。________ ③喜爱得舍不得放下。________
(3)“宣纸主要原料是青檀树皮和稻草,造纸要用一年时间,经过大小工序一百多道”这句话中的“一年时间”说明________;“一百多年”说明________。
(4)根据短文中的介绍,纸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徽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①宣纸制作精美,是难得的工艺品。
②歙砚珍贵的原因是材料稀有,制作不易。 ③安徽泾县是宣笔和宣纸的故乡。 【答案】 (1)6;2
(2)如获至宝;来之不易;爱不释手 (3)造纸时间长;宣纸工序多
(4)又白又光;又薄很结实;不会变色;色泽黑润;写起字来特别流,能分出浓淡层次
(5)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
【解析】【分析】(1)第一空考查有几个自然段,此题较容易,短文按自然段分得清楚,认真数一数便可知道。第二空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是第二自然段。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短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3)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有关文内容,比较判断。
故答案为:(1)6;2;(2)如获至宝、来之不易、爱不释手(3)造纸时间长、宣纸工序多 (4)又白又光、又薄很结实、不会变色、色泽黑润、写起字来特别流,能分出浓淡层次。(5)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
【点评】(1)第一空考查对自然段的把握能力。第二空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曾子杀猪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儿子哭着要和曾妻一块儿去。于是曾妻骗孩子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回来给你杀猪吃。”傍晚,曾妻回来了,看到曾子在猪圈里举着菜刀,曾妻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曾妻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的杀什么猪呢?”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吗?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曾妻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曾妻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人所尊敬。
(1)判断正误。
①曾子杀猪是为了教育孩子学会诚信。
②曾子的妻子说给孩子杀猪吃,是为了不让孩子跟着去集市。 ③曾子被后人所尊敬是因为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④曾子教育妻子做人要诚实守信,所以中午就让孩子吃到了猪肉。
(2)从哪里可以看出曾子是在教育妻子做人要诚信,用“________”画出来。
(3)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有哪些,试着写下来。 【答案】 (1)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
(2)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3)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曾子教育妻子做人要诚实守信,所以中午就杀猪让孩子吃到了猪肉。(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 (2)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3)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0.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你看天空——
清晨,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1)这个语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天空的奇妙?________
A. 太阳 B. 云彩 C. 雨点 D. 水洼 E. 余晖 F. 群星
(2)这个语段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的,突出了天空的奇妙。
A.颜色 B.形状 C.尺寸 D.体积
(3)仔细读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想象一下,那会是什么形状?讲述的又是什么故事呢?
(4)语段中打比方的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句?用“________”画出来,并写出你喜欢的理由。
【答案】 (1)A,B,E,F (2)A;B (3)略 (4)略
【解析】【分析】(1)、(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发挥个人的想像,言子有理即可。
(4)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1)ABEF(2)AB(3)略(4)略
【点评】(1)、(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课文内容和想像。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