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8套试卷〗吉林省吉林市2020年中考化学第四次押题试卷

2025/5/4 17:29:38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A.反应后X的质量为6g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X的质量=8g+2g+20g+5g?10g?8g?13g=4g,选项错误; B、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8g?4g):(20g?8g)=1:3,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X的质量在反应后减少,属于反应物,Z的质量在反应后增加,属于生成物,选项错误; D、Y、Q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10g?2g):(13g?5g)=1:1,但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不一定为1:1,选项错误,故选B。

2.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X 8 待测 Y 2 10 Z 20 8 Q 5 13 B.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3 D.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

A.烧杯①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 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烧杯①中没有固体剩余,上层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別加入到各盛有10g水的两个烧杯中,烧杯②中有固体剩余,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故B正确;

C、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別加入到各盛有10g水的两个烧杯中,烧杯①中的固体全部溶解,烧杯②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烧杯①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故C正确;

D、t2℃时,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3.掌握好化学用语,有利于化学学习。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镁原子结构示意图: B.硝酸根离子:NO3

C.两个水分子:2H2O 【答案】C 【解析】

D.氧化铁FeO

A、该结构示意图中的质子数大于电子数,表示的是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错误;B、硝酸根离子带有1个单位的负电荷,硝酸根表示为NO3-,错误;C、2H2O表示的是2个水分子,正确;D、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错误;故选C。

点睛:氧化铁中的铁元素显+3价,氧化亚铁中的铁元素显+2价。

4. “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①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 ②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

③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 ④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

A.①③ 【答案】D 【解析】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①比较硬度,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故硬度小的是纯金,故错误; ②灼烧,铜能够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表面变黑色的是“愚人金”,故正确;

③浸没在稀硫酸中,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故正确; ④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三种金属都不能和硫酸锌反应,无法鉴别,故错误;

故选D。

5.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 +2SO2+O2=2CaSO4+2CO2。则X的化学式是 A.CaO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出所得物质的化学式.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a,2;S,2;C,2;O,12;已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2;O,6;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a,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1和3,故X的化学式为CaCO3,故选B。 6.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A.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说明分子间隔变大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则不可燃,说明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说明化学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鼓起,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正确;

B.化学变化可以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可以证明分子是可分的,故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则不可燃,说明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正确; D.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错误。 故选:D

B.CaCO3

C.Ca(OH)2

D.Na2CO3

【点睛】

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一变二不变”,即改变反应的速率,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7.如图是NaCl、MgSO4、KCl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KCl溶液 B.将80℃不饱和的MgSO4溶液降温至40℃,一定能得到其饱和溶液 C.40℃时MgSO4的溶解度比NaCl小

D.将80℃含有少量NaCl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可得到KCl晶体 【答案】D 【解析】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100% 。A. 60℃时三种物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质的溶解度最大的是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硫酸镁溶液;B. 将80℃不饱和的MgSO4溶液降温至40℃,不一定能得到其饱和溶液;C.由图可知 40℃时MgSO4的溶解度比NaCl大;D. 将80℃含有少量NaCl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由于氯化钾的溶解度大幅度的减小,大部分氯化钾能结晶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很小,而且量少,降温时几乎不析出,可得到KCl晶体;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8.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相符的是 A.纯碱Na2CO3 B.苏打NaHCO3 C.熟石灰CaO D.干冰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纯碱、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故正确; B.NaHCO3是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俗称小苏打,故错误;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CaO是氧化钙的化学式,俗称生石灰,故错误;


〖精选8套试卷〗吉林省吉林市2020年中考化学第四次押题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搜索更多关于: 〖精选8套试卷〗吉林省吉林市2020年中考化学第四次押题试卷 的文档
相关推荐
相关阅读
× 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开通会员后百万份文档资料免费自由复制和下载,是您最优的选择,赶快来试试吧!

单篇下载:10元 点击下载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