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
物多样性的形成
1.马与驴为两个不同的物种,交配产生的后代骡是不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突变 C.生殖隔离 答案:C
2.如果有两个小群体的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相近,它们必须具备下列哪一特征才能归为一个物种 ( )
A.它们的食物种类要相同 B.它们必须分布在同一地理区域内 C.它们的毛色一定相同
D.能相互交配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 答案:D
3.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 )
A.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 B.昆虫和体内共生菌的关系
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这是它们长期相
1
B.基因重组 D.地理隔离
互选择的结果
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
答案:A
4.下列关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殖隔离不一定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
B.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如果人为地放在一起,一定不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C.生殖隔离产生的关键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 D.不同的物种之间一定具有生殖隔离 答案:B
5.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
A.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B.不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
C.同一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D.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答案:A
6.下图是某一条大河两岸物种演化的模型:
图中上为河东,下为河西,甲、乙、丙、丁为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
(1)由甲物种进化为乙、丙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河东的乙物种迁回河西后,不与丙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内
2
部条件是________不同,外部条件是存在________。
(3)假如迁回河西的乙物种进化为丁物种。你判断乙、丁是两个物种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物种形成的原因。同一自然区域的甲物种,由于大河的阻隔,有的生活在河西,有的生活在河东,因河东、河西的环境条件不同,使得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定向改变。由于地理隔离,河东生活的种群,不能与河西生活的种群自由交配,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各不相同,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经过长期的的自然选择,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生物就进化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因此,当乙物种迁回到河西后,不会再和丙物种共同进化为一个相同的新物种,而是各自独立进化。迁回河西的乙物种是否进化成为丁物种,就要看乙物种和丁物种之间是否已经形成生殖隔离。
答案:(1)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 (2)种群的基因频率(或种群的基因库) 生殖隔离 (3)依据: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A级 基础巩固
1.生长在同一地区的两种杜鹃花的开花时间不同,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这种现象属于( )
A.优胜劣汰 C.生殖隔离
B.适者生存 D.性状分离
解析:因为季节的原因使两种杜鹃花不能杂交,属于生殖隔离的
3
一种现象。
答案:C
2.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物种的生物一定存在地理隔离
B.一个种群的生物存在地理隔离,不存在生殖隔离
C.东北虎和华南虎两个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可以交流,所以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D.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同物种之间不可能产生后代
解析:不同物种的生物一定存在生殖隔离,但不一定存在地理隔离;一个种群的生物不存在地理隔离;东北虎和华南虎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同一物种;不同物种之间由于存在生殖隔离,一般不能产生后代,有时也能产生后代,但后代是不育的。
答案:C
3.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答案:D
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