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四)学习4~6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几句话?(两句)请两个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作业。
1.写本课字词各三遍。
2.熟读全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3.做课后作业3。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会造句。 (二)巩固本课生字词,并会听写字词。
(三)背诵课文最后四段,并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二、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生字、新词,会用“四面八方”、“笑容满面”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字词的训练。 1.用两个字组成一个新字。
羊 炎 马 火 毛 鱼 包 史 ( )( )( )( ) 2.比一比,组词语。
泼( ) 使( ) 辛( ) 波( ) 驶( ) 幸( ) 抱( ) 谈( ) 铺( ) 炮( ) 毯( ) 捕( ) 3.填写合适的词语。
( )的地毯 ( )的泼水节 ( )的褂子 ( )的周总理 ( )的头巾 ( )的凤凰花 (二)句子训练的设计。 1.照样子写句子。
例:傣族人民非常高兴。 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傣族人民多么高兴。
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造句指导。
(1)四面八方:四面,东、南、西、北;八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地。这个词最常用于“什么人怎么样地从四面八方到什么地方干什么”这种句式。如:
例①各地的人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来到洛阳,观看牡丹花展。 ②首都的老百姓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天安门广场,观赏大型花坛。 ③自愿救火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奔向出事的地点。 ④人民群众从四面八方向失学儿童伸出了援助的手。
(2)笑容满面:脸上充满了愉快的神情。这个词是形容人的神情的。只有当人心中确实感到非常愉快、高兴时,脸上才会露出笑容。请你想一想,你自己、家中的人、邻居、朋友、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曾经是笑容满面的。
例①我的学习进步了,老师笑容满面地表扬了我。
②我们班在歌咏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同学们个个笑容满面。
③邻居王奶奶这几天总是笑容满面的,原来是她的老伴从台湾来信了。 ④妈妈笑容满面地对爸爸说,她被选为市级优秀教师了。 (三)背诵课文最后四段,并按原文填空。
开始( )了。周总理一手端着( )的银碗,一手拿着( )蘸了水,向人们( ),为人们( )。傣族人民( )欢呼,( )向总理( ),( )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 )呀,( )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 )哇,( )哇,那是多么( )。
多么( )哇,1961年的( )! 多么( )啊, 1961年的( )! (四)听写本课生字词。 (五)作业。
1.订正听写中的错误,每个词改三遍。 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做以下练习题。 (1)填量词。
一( )花炮 一( )龙船 一( )花瓣 一( )象脚鼓 (2)多音字组词。 (3)组词。
(4)选择正确的字意,把序号写在( )里。 令人难忘 选择( )
A.命令。 B.使,使得。 C.美好,善。 D.时令。 祝福 选择( ) A.祝愿,良好愿望。 B.姓。
驶过 选择( )
A.开动。 B.(车马)飞快地跑。 (5)照样子写词。
例:一串串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2、北京亮起来了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增强对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 教学难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收集北京的景色资料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北京夜晚美丽的景色)。学生可能会发出惊叹。
师:看到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同学们都惊叹道:“哇,好美啊!”却不能用自己的话把它的美丽描述出来,今天我们要一起去学习一篇描写北京夜晚的课文,课文里有许多描写夜景的精彩词语,想去读一读吗?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生读文,勾画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次。
2、指名起来逐段读课文。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力争把字音读正确。 3、齐读课文。 4、检查认字情况。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认字。 5、教师注意指导:
(1)在合作读和比较读时侧重纠正字音。重点关注“幕、烁、幢、焕、绚”等字的读音。 (2)和学生一起发现、交流识字方法。
A、拆合发识字:烁、辉、夺、扮、幢、府 B、换偏旁:优——犹 换——焕 煌——皇 C、相同偏旁归类识字:烁、煌、焕 (3)组词法认字。 幕:夜幕、荧幕
临:光临、降临、濒临灭绝、来临 烁:闪烁、 辉:光辉、辉煌 夺:夺取、争夺
幢:一幢幢(多音字zhuang chuang) 犹:犹如、犹豫 府:官府、王府 绚:绚丽、 繁:繁华、繁荣 扮:装扮、打扮
宫:皇宫、宫内、出宫
6、课件出示词语(卡片出示词语)
夜幕降临 犹如 王府井 绚丽 繁华 光彩夺目 灯光闪烁 金碧辉煌 焕然一新 一幢楼房 华灯高招 从天而降 装扮 7、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抽读、齐读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正确
“烁”右边的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分写成(竖、横)两比。“辉”字左边“光”字变竖弯钩为“竖提”。“煌、烁”二字左边的火字旁捺变为点。“雄”字右边是四横,不能少一横。 (二)指导写美观
束:上横宜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单:下横要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要挺直,以支掌全字。 夺:撇捺要左右舒展,将下边的“寸”字盖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