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文中人物相关资料,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课文中人物的相关资料。课内主要是默读,划出印象深刻的句段,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搜集一些科学发现与机遇的故事。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7
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你们指导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伟大的成就吗?(自由发言)板书课题。请你们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学习生字词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交流理解。
3.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重点交流的几个字:惯,溅,搜,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课件展示问题) 写了几件事?每件事讲了什么?文章想说明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检查朗读(抽读、举手读),指导把人名、地名读正确。理清脉络。(总分总)
第一段(1)提出论点;第二段(2—5)事例论证;第三段(6—7)总结全文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8
三件事:紫罗兰与酸碱试纸、地图和蚯蚓分布推论大陆海洋的形成、眼珠快速转动时最容易做梦。
都是围绕“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开展的,这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4.学习第一段: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开门见山,明确指出。“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肯定其正确性、普遍性。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二部分:三个事例
课件展示表格,同桌合作完成。(人物、发现问题、不断发问、反复实验、找到的真理)
2.交流三个事例的相同点。(科学家发现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问题,得到结论。(第二自然段))
3.研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标点符号表述的好处。(课件展示文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司空见惯。
19
“?”代表发现问题,不断追问;“!”代表发现真理。把“?”拉直成“!”,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总结课文,感悟精神
1.齐读6、7自然段,画出关键词,说说他们找到真理凭借的是什么? 见微知著(结合事例具体说明) 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发现问题后是怎么做的?) 课文运用例证法,引用华罗庚的话进行收尾
2.总结课文,回顾内容。(他们的反复实验就体现了他们那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精神,正因为他们的这种科学精神,才找到了真理,这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3.领悟“?”“!”所蕴涵的情感。(含义、情感) 三、拓展延伸
1.学到的词语。积累有启发的句子
2.仿写,运用具体事例来写一篇短文。(明确事例,紧扣观点,突出重点)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