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授本课,我感悟到,对于语文课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以课标为本,教学中增加师生互动的环节,在引领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方面,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设法让学生多去感悟的未知的东西,特别是重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应该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感悟会好一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它属于一篇议论文,课文的题目也就是本文的主要观点。课文用三个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地考虑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思路:
初读感知环节,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接着,我抓住学生课前的质疑的问题“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来默读思考,结合课文具体的事例,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写下体会。这个问题的提出,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在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学生再来交流,重点是通过三个具体的事例来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3
我主要运用了表格,采用了教—扶—放的方法,对学生汇报的化学家波义尔的例子进行了重点指导,让学生明白科学家是从现象中发现问题——经过研究——得出真理的,从而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学生汇报的第二个是列,则进行了扶,让其依据表格的而要求来完成,允许小组合作,在汇报的时候,及时地加以指导,自读结论和问题来加深印象;第三个事例,则完全放手给学生,仅将正确的表格内容说清即可。至此,不但局限于课文中的事例,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事例,教师也恰到好处的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鲁班发明了云梯,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等。众多科学家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问题基本上解决了。
但是,课文的学习并没有结束,找到真理还需要条件,学生汇报,教师的引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读悟中明白科学家们还需要有见微知著、善于发问、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等精神。最后,回归第二自然段——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理解本段的意思之后,点明了课文的观点,即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在本节课的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从课文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来汇报。重点让学生明白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写法,学生基本汇报出来。作业环节,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充分地关注了每一个的学生。
14
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这堂也不免有些遗憾:学生是学习主体,课上我尽量将自主权交给学生,但教师的引导也不少,应该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语文教学注重读中感悟理解,自己引导学生的品悟还不够,朗读也是浅尝即止,没有把学生的感悟推向深层,从中也可以看到自己在课堂调控方面还存在不足。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当代作家叶永烈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主要是用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诫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解决问题。全文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闪烁着知性之美、智慧之美,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很好的启发。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惯、圃”等11个生字,理解并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15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探究精神。 难点:
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语句优美富有哲理,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细读品味,整体采用默读方式,以便把握文章结构,感受列举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说理性强,结构清晰,逻辑明确,学生不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由学生讲述发现、点拨启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发现文章逻辑,理解列举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