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建筑史 - 图文

2025/7/3 9:38:45

1.我国的木构建筑体系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除此之外还有井干式

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 向在用斗枋把柱子串起来。 抬梁式:柱头搁置在梁头,梁头搁置在檩条,梁上在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 梁的总数可达3-5根。

2.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撑托檐部分的重量 斗拱在宋代也称作----(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

在清代也称作----(斗科)或者(斗拱),在江南则称(牌科) 3.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

另一个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可分割性。

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体建筑,而间则有相邻两榀房架构成,因此建 筑物的轮廓与结构布置都十分简洁明确。 真实-------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

有机-------是指室内平面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功能要气,并易于和 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科相互流通渗透。 4.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1)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2)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廊院)

(3)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和院门 (三合院) 如果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门房或者倒座) (四合院)

5.工官----集制定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组织施工于一身,实行一揽 子领导与管理。

(1)隋代宇文凯----大兴城的营建,古代规划的成功范例。 (2)宋代李诫----编修了(营造法式)一书。

(3)明代蒯祥,徐杲----明初迁都北京,修建了北京前三殿和西苑永寿宫的重建。 6.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1)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澜式建筑

(2)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筑造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7.西周有代表性建筑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我国已知最早,最严谨的四合院实例 湖北蕲春的干澜式木构建筑。(瓦的发明) 8.长城起源于战国时,现在所留砖长城系明代遗物。

9.汉代--作为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显著特点之一的 (斗拱),在汉代已普遍使用,在东汉的画

像砖,明器和石阙上都可以看到。当时以悬山顶和庑殿顶为最普遍,歇山与囤顶 著名的有四川雅安东汉益州太守(高颐石阙墓)

10.石窟可以分三种:(1)塔院型 (2)佛殿型 (3)僧院型

克孜尔石窟,甘肃敦煌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 11.(大兴城)隋代李春---河北赵县安济桥,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大拱由28道 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m, 12.唐代建筑的特点:(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5)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13元代工匠阿尼哥---都城设计建造,减柱法,砖已普遍使用于民居建筑砌墙,出现了全部用砖拱堆砌的建筑物----无梁殿,多用作为防火建筑,如佛寺的藏经楼,皇室的档案库,实例为南京灵谷寺无梁殿(无量殿)

14.战国时成书的(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诸侯国都城规划的记录,也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城市规划学说。

15.城市发展:(1)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原始设计晚期,夏商周 (2)第二阶段,里坊制确立期,春秋至汉 (3)第三阶段,里坊制极盛时期,三国至唐 (4)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宋以后城市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北宋时期东京清明时节市民到郊外春游的盛况。 14.元明朝北京全城有一条全长约7.5km的中轴线贯穿南北,轴线以外城的南门永定门作为起点,经过城内的南北正阳门,皇城的天安门,端门,以及紫禁城的午门,然后穿过大小6座门7个殿,出神武门越过景山中峰和地安门而止于北端的鼓楼和钟楼。轴线两侧布置了天坛,先农坛,太庙和社稷坛等建筑群,体量宏伟,色彩鲜明,与一般的青灰瓦顶住房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上强调封建帝王的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地位。

15.窑洞主要有三种:(1)开敞式靠崖窑 (2)下沉式窑院(地坑窑) (3)砖砌的锢窑 16.宫殿--北京故宫的艺术成就:北京故宫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在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主要手法是在一个1.6km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开展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从商周起,院落是各类建筑群的基本组合手法。北京故宫从大清门起经过6个封闭的庭 院而后到达主殿:大清门北以500余米长的“千步廊”组成狭长的前院,再接一个300 余米的横向空间,形成丁字形平面,北端就是高耸的皇城正门----天安门,门前配有白 石华表,金水河桥,形成第一个高潮。进入天安门,是一区较小的庭院,尽管是体量, 形式和天安门相同的端门。这样重复,使天安门的形象得到加强。通过端门,进入一个 深300余米的狭长院落,午门以其丰富的轮廓和宏伟的体量形成第二个高潮。午门内是 太和门庭院,宽达200余米,至此豁然开朗。过太和门,庭院更大,是一个面积4公顷 多的近乎正方形的大广场,正中高台上的太和殿有10余座门,楼和廊庑环列拱卫,达 到全局的高潮。

17.中国古代建筑使用色彩等级:(1)金,朱,黄是最高贵,用于帝王,贵族的宫室, (2)青,绿次之,百官第宅可用,

(3)黑,灰最下,庶民庐舍只用这些色调。

18.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是宋代所留下的殿宇中最大的一座,殿身5间,副阶周匝,所以 (重檐歇山) 立面成为面阔7间的重檐,角柱生起特别高,檐口及正脊弯曲明 显,斗拱已比唐代繁密,外貌轻盈富丽。

19.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八椽(清称九檩),单檐四阿顶(清称庑殿顶) (唐代现存最大的木建筑)斗拱宏大,出挑深远。

20.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四椽,单檐四阿顶(清称庑殿顶)举 高1/4,建在石砌台基上平面有中柱一列。

22佛塔分类:(1)阁楼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现存唯一最古与最完整木塔(清) (2)密檐塔-----河南登封嵩岳塔,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密檐寺砖塔(唐代)

(3)单层塔-----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

(4)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阿尼哥作品 (5)金刚宝座塔----北京正觉寺塔 (6)小乘佛教塔

23.中国最早的建筑空间论----老子的“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4.中国建筑模数制(营造法式),材在宋代内容:

(1)设计时选用的作为制约建筑主要尺寸的木构等级 (2)反映该等级的标准断面的木构杆件 (3)该断面杆件为基础的木构构件

25.斗拱---是我国木构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有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 斜置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过斗拱传递给柱子, 它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是过渡,此外,它还作为封面社会 中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26.举架(宋称举折)----举是指屋面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 在计算

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条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求得屋面横断面 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的,这就是“折”。

27.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个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 四条垂脊为由40度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 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 28.驼峰----形如骆驼之背,一般在彻上明造梁中配合斗栱承载梁栿,有全驼峰和半驼峰之别。 29.叉手和托脚---叉手支撑在侏儒两侧,托脚是支撑平榑的斜向构件。

30.溜金斗栱---多用于宫殿,庙宇的彻上明造屋宇,外挑和一般平身科相同,内跳用斜上的 菊花头,六分头和秤杆等,后尾搭在金柱内额上,与外跳构件不生联系,完全 不起结构作用。

31.宋---材,八等。 清---斗口,十一等。

32.清代彩画的分类-----和玺彩画: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

旋子彩画:官衙,庙宇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等处, 苏式彩画:住宅和园林。 33.2015年的普利兹克奖的德国的弗雷,奥托。 34、宋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城市结构与布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废弃了“里坊制”,开敞街道,使得城市建设、消防、交通、商店、桥梁都有了新的发展。

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营造法式》总结并规范了古典模数、材制。使得古典模数的使用,延续于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建筑中,利于建筑技术的发展。

3)建筑群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总平面的空间更加丰富、更趋复杂,层次深厚,主体建筑突出,屋顶的组合多变。 4) 建筑装修与色彩大有很大发展——源于手工技术的提高和对生活享受的追求。一改唐代的直棂窗和板门,而多用格子窗、格子门,增强了装饰效果;一改唐以前朱白两色为主的做法,出现了“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迭晕棱间装”、“解绿装”和“丹粉刷”等多种彩画;并开始大量使用琉璃瓦。

5) 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高84m;开封祐国寺塔是最早的琉璃饰面建筑;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仿木建筑形式。

6)园林兴盛——出现了大量的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

35.重檐庑殿顶,这种顶式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这种殿

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

36.重檐歇山顶,即歇山式屋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今称,又名九脊顶。为古代汉族建筑屋顶样式之一,

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

37.分心斗底槽:沿建筑物面阔方向只用一列中柱将建筑物等分围前后两部分的柱网形式叫做分心斗底槽。这种柱网形式常用于

门庑建筑中。《营造法式》 38.金箱斗底槽: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


2015中国建筑史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搜索更多关于: 2015中国建筑史 - 图文 的文档
相关推荐
相关阅读
× 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开通会员后百万份文档资料免费自由复制和下载,是您最优的选择,赶快来试试吧!

单篇下载:10元 点击下载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