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行为偏激的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2025/5/12 22:39:09

一位行为偏激的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摘要:本案例是一位学生因“行为偏激”所致的一般心理问题。通过收集临床资料、摄入性会谈、心理评估等方法,发现所谓“行为偏激”是来源与家庭的个性与教育方式,及其老师的不信任所致。通过综合分析原因,针对性进行心理测验,与其及家长商定阶段性的咨询目标,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该生调整认知观念,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恢复良好的生活方式,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词:消除 行为偏激 心理咨询

一、 基本情况

罗伟、男、13岁、某小学六年级学生、独子、身高1.6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亲从事中医、母亲从事个体,家庭和睦。经询问及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也无精神疾病历史。

因父母工作都比较忙,罗伟白天的日常生活都是由老人负责。入学前,其性格温顺、活泼、开朗,有责任心,爱打抱不平,是一位让家长,老师放心的孩子。家长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方式都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常以息事宁人的方法。在生活学习上要求孩子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不可打架。如有同学打你,你就尽量的忍让、躲开,吃亏是福。所以在处理事情上常遭同龄人及高年极同学欺负。每一次受委屈之后跟老师或父母说,班主任老师都会批评打他的另外一个同学。

在老师及家长的共同教育之下。那时,他基本上是位听话的孩子。

在上一个星期的一次体育课接力赛中,他们组输了,他们组的有位同学就对他们组最小的一个小不点冷嘲热讽,说个子不高,还自不量力,参加接力赛,就是你害了我们,你是个祸害。虽然他也因输了心里很不服气,但他听了这位同学的话语之后变得更生气,就出来为那个小不点说,身高不代表一切,你自己也不是很快啊,别人不自量力,你呢,也看看自己为我们组付出了多少。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结果还是没有争论出来,双方都面红耳赤。由于争吵声过大,在集对的时候老师把他们一一都批评了,且告诉他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罗伟被他们班的那位同学劫拦下来,在他身后还有其他四位,然后那位同学一声不说就一巴掌扇过去,然后其他四位就把罗伟按在地上拳脚欺负,罗伟怒火中烧,于是,开始反抗,抡起地上的石头往带头同学用力捶,将他打得鼻青脸肿,其他同学被吓得掉头就跑。据家长及老师称,从此以后,一旦与人发生口角与冲突,他就用暴力方式处理争端。

和同龄孩子相比,虽然他爱打架,但学习成绩在班上中上偏优。受家庭影响,喜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三国演义》、《水浒传》、《鲁宾鲁宾逊漂流记》、《中国上下五千年》等中外名著熟记于心。最近,他的脾气变得异常大,同时情绪非常激动,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同学关系也比较紧张。 心理测验结果:

1、《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验结果:总粗分59,超过

分界值40分;标准分71分,高于常模(50,10)两个标准差。

2、《EPQ少年版》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51分;P:72分;N:60分。

3、《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测验结果:IQ分值:108。正常值是90-110

二、 求助者主诉与自述

求助者主诉:行为偏激、性情不稳定、脾气暴躁、常与同学发生争端(有时甚至出手打人)、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学习成绩也不理想。

求助者自述:“讨厌被别人欺负,对自己不公平”。“我也讨厌忍让”“为什么要忍让?” “别人欺负我,我就要反抗,我就要予以重重的还击对方,用武力告知对方,我并不是好惹的,我是男人”。 “父母说我变得让他们太失望了,然后就跟说心理学老师能帮助我改变自己,做位好孩子,我不相信”。“我只觉得好孩子就是容易受人欺负的,就会吃亏”

三、 临床观察和他人反映

父母主诉:最近,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且大打出手,我们也三番四次的被班主任叫去学校。同学关系非常紧张,相比从前,显得不合群。常常独来独往,也不喜欢与我们沟通。班主任也说与他的关系也很疏远,常与其他老师争执,性格比较倔强,对老师的批评特别反感,爱发脾气,甚至摔东西,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咨询师观察:罗伟衣着整齐,讲话条理清晰、语言流利,意识清

楚,态度比较嚣张、飞扬跋扈。

四、 心理评估、诊断与分析

(一)、评估: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孩子个性比较孤僻、脾气倔强,情绪亦波动,行为较极端。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二)、诊断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范畴,是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

求助者主要症状是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态度较嚣张、

行为偏激。从严重程度看,反应态度强烈,病程有两个月,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属于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的对象。 2、

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父母亲关系);

综合分析所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史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如: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

五、 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家长和求助者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求助者的偏激行为、改善当前人际关


一位行为偏激的学生心理咨询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搜索更多关于: 一位行为偏激的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的文档
相关推荐
相关阅读
× 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开通会员后百万份文档资料免费自由复制和下载,是您最优的选择,赶快来试试吧!

单篇下载:10元 点击下载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