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上转换发光与量子剪裁

2025/5/12 19:04:09

8.1 上转换发光与量子剪裁

上转换发光是指材料吸收了小能量的光子,发射出大能量光子的现象。上转换发光曾经是少见的现象。经常见到的情形是,材料发射的光子能量小于激发光子的能量,这就是历史上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斯托克斯定则。与这种斯托克斯发光不同 ,上转换发光是靠积聚多个光子的能量,来达到发射大能量光子的,其强度随着激发光强的增加而超线性地增长,在高激发密度下才容易观测到。上世纪60年代激光技术的发展为上转换发光的实验研究提供了高强度的光源,极大的推动了上转换发光及其应用的研究。在上转换发光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上转换激光的研究也随之兴起,开拓了短波长全固体激光器研制的新途径。上转换发光可把人眼不可见的红外光转换成可见光,这种性能本身也有不少实际应用。本节将讨论上转换发光的各种激发机理。

试对比:量子剪裁:吸收一个大能量光子,发射若干小能量光子 量子倍增,下转换

上转换发光的中心问题是如何靠吸收小能量光子达到较高的激发态,即它的激发机理。

8.1.1 孤立中心系的上转换发光

1.

中心的双光子吸收

这种通过光与中心的相互作用,发生的一个中心同时吸收两个光子的过程,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光学效应。通过这样的过程,中心吸收能量较小的光子,达到较高的激发态,在随后的退激发过程中,就可能发射比所吸收光子能量大的光子,也即产生上转换发e 光。这种双光子吸收过程,如1.2节提到的,来自二

?(1) 的二级微扰和H?(2)的一级微扰。级过程的贡献:H11这种二级过程,在激发密度不高时(相应于微扰很弱),跃迁速率低,相应的上转换发光较弱。这种过

程通常只有在高激发密度下才易于观测。

图8.1-1给出了中心双光子吸收的示意图。频率

??2??1 g

图8.1-1 双光子吸收

?1,?2的光与中心相互作用,中心吸收一个光子??1,

从基态g跃迁到一虚中间态(虚线所示),紧接着又吸收另一个光子??2,跃迁到

?(1)的二级微扰的贡献为: 激发态e。按照微扰理论,在电偶极近似下,H1Wge?其中,基态

?afHEDaaHEDiEi?Ea,末态

2 (8.1-1)

i?g,n1,n2f?e,n1?1,n2?1和

中间态有下述两类

am1?m,n1?1,n22am2?m,n1,n2?1m表示中心的所有电子态。于是,上式可写成:

Wge??afHEDaaHEDiEi?Ea?fHEDam1am1HEDifHEDam2am2HEDi????????Ei?Eam1Ei?Eam2m??2?????????(n2Mem??2)(n1Mmg??1)(n1Mem??1)(n2Mmg??2)????????E?E???E?E???mgm1gm2?? ????2?????(Mem??2)(Mmg??1)(Mem??1)(Mmg??2)?????n1n2???Eg?Em???1Eg?Em???2?m?????????2?(Mem??2)(Mmg??1)(Mem??1)(Mmg??2)?????I1I2???Eg?Em???1Eg?Em???2?m?(8.1-2) 也即,双光子吸收速率与两光束的强度乘积成比例。如果是由同一束光引起的双

2???光子吸收,这相当于?1??2??,?1??2??。这时

????2?(Mem??)(Mmg??)?2Wge???I (8.1-3) ??Eg?Em????m??

2. 激发态吸收

激发态吸收是一种常见的上转换发光的激发机制。与上述典型的双光子吸收不同,这种激发机制包含两个独立的元吸收过程。图8.1.2给出了这过程的示意图。如果中心的基态g与所要达到的高激发态e之间还有适当的中间本征态m,中心可以先吸收一个较小能量(??1)的光子跃迁到较低激发态(中间态m),在中心处于中间态期间,有可能再吸收另一个光子??2,跃迁到高激发态e,从那里往基态g的跃

e ??2??1 m g 图8.1-2 激发态吸收

迁所发射光子的能量自然大于所吸收单个光子能量,也即发生上转换发光。实际情况中,中心的能级结构不是那么简单,中间态m和激发态e的上面不远处还有其它能级,中心吸收光子往往是先跃迁到那里,然后很快弛豫到所说的中间态和激发态。由于弛豫过程进行得很快,每一步吸收可以简单的当作是直接到m和e。本节后面讨论其它过程时,也都是作了这样的考虑。

这样的过程是前面讨论过的一些元过程组合而成,可以用速率方程来讨论。为简单起见,考虑一个特定的中心系,中间态恰好处在基态和末态的中间,也即

能隙Egm?Eme。因此这一体系与适当频率的激发光(h??Egm,强度I)相互作

用,就可以发生g?m和m?e的吸收跃迁。设中心的总数为N,处在基态,中间态和末态的中心数分别表示为n1,n2,n3。基态到中间态(g?m)和中间态到末态(m?e)的吸收截面分别为?12,?23;e?g,e?m,m?g的自发辐射

速率分别为w31,w32,w21。不难列出下述速率方程:(不考虑受激辐射过程)

dn1???12n1I?w21n2?w31n3 (8.1-4) dtdn2??12n1I?(?23I?w21)n2?w32n3 (8.1-5) dtdn3??23n2I?(w32?w31)n3 (8.1-6) dt处在三个能级的中心数之和就是总的中心数

N?n1?n2?n3 (8.1-7)

在恒定的激发光强下,中心系达到稳定态时,可以得到:

2N??I?1223n3?(8.1-8)

(w31?w32)(w21??12I)??23I(w31??12I)

上转换发光的强度与之成比例,为Ju???w31n3。原则上可以由此讨论定态上

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发光强,以及与各元过程速率间的依赖关系。不过,即使对这

简化的模型体系,这些依赖关系也是很复杂的,只在一些特定条件下才有简单的关系。例如在外界激发较弱的条件下,式(8.1-8)分母中含激发光强的项都可略

?2?1n?I,?,?,w去,那时就有体现两步激发的典型关系:3122321 以及

(w31?w32)?1。

对实际的中心系,过程会更复杂,还可能通过多步吸收,达到更高的激发态。

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下。用Kr离子激光器的647.1 nm激光束激发LaF3:Tm3+,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上转换发光,它们可以被指认为来自Tm3+离子4f组态内1G4,1D2和 1

I6的发射。这一过程可以很好的用

340000P28.1-3激发态吸收来解释。图()给3出了Tm3+的相关能级和上转换过

程中涉及的跃迁。激发过程为:第一个光子把Tm3+从基态3H6激发到3F2(激发光子落在相应吸收的声子边带内),由于3F2,3F3和3H4相距很近,电子很快通过无辐射跃迁弛豫到3H4。处在这一能级的离子,除了可以跃迁到基态发出红外光,还可能吸收第二个光子跃迁到1D2,或者无辐射弛豫到3F4,接着吸收第二个光子从这个能级跃迁到1G4。处在1

G4的中心又可能吸收第三个光子跃迁到3P1,然后弛豫到1I6。 尽管过程中,中心也会处在3

F2、3F3、3P1和3P0能级,由于3F2、3

F3到3H4以及3P1、3P0到1I6的弛豫很快,我们观察到的上转换发光都来

能量(cm-1)P13P01I6D2300001120000G410000F23F33H433H5F4303+

3H6

图8.1-3 LaF3中Tm的能级图以及在647.1nm激发下的

上转换发光过程


8.1 上转换发光与量子剪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搜索更多关于: 8.1 上转换发光与量子剪裁 的文档
相关推荐
相关阅读
× 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开通会员后百万份文档资料免费自由复制和下载,是您最优的选择,赶快来试试吧!

单篇下载:10元 点击下载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