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求得点B的坐标,从而可得到点A的坐标,进而求得函数解析式,再令y=0,即可得到点C的坐标,从而可以得到线段AC的长;
(2)根据点A和点B的坐标可以得到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以求得点P的坐标,本题得以解决.
【解答】解:(1)∵二次函数y=﹣x+bx+3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B,且OA=OB, ∴点B的坐标为(0,3), ∴OB=OA=3,
∴点A的坐标为(﹣3,0), ∴0=﹣(﹣3)+b×(﹣3)+3, 解得,b=﹣2,
∴y=﹣x﹣2x+3=﹣(x+3)(x﹣1), ∴当y=0时,x1=﹣3,x2=1, ∴点C的坐标为(1,0), ∴AC=1﹣(﹣3)=4, 即线段AC的长是4;
(2)∵点A(﹣3,0),点B(3,0), ∴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为y=x+3, 过点P作PD∥y轴交直线AB于点D,
设点P的坐标为(m,﹣m﹣2m+3),则点D的坐标为(m,m+3), ∴PD=﹣m﹣2m+3﹣(m+3)=﹣m﹣3m, ∵PD∥y轴,∠ABO=45°, ∴∠PDQ=∠ABO=45°, 又∵PQ⊥AB,PQ=
,
2
2
2
2
2
2
∴△PD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第25页(共28页)
∴PD==2,
∴﹣m﹣3m=2,
解得,m1=﹣1,m2=﹣2, 当m=﹣1时,﹣m﹣2m+3=4, 当m=﹣2时,﹣m﹣2m+3=3, ∴点P的坐标为(﹣2,3)或(﹣1,4).
22
2
【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28.(12分)如图①,在△ABC中,∠ACB=90°,BC=6cm,动点P以2cm/s的速度在△ABC的边上沿A→B的方向匀速运动,动点Q在△ABC的边上沿C→A的方向匀速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5s后,点P到达终点B,点Q立即停止运动(此时点Q尚未到达点A).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s),△APQ的面积为S(cm),S与t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
2
(1)图①中AC= 8 cm,点Q运动的速度为 1 cm/s; (2)求函数S的最大值;
(3)当t为何值时,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请说明理由. 【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C=角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第26页(共28页)
=8,设点Q运动的速度为v,根据三
(2)过点P作PH⊥AQ于H,则PH∥BC,由题意得,AP=2t,CQ=8﹣t,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二次函数解析式S=×t×(8﹣t)=﹣t+即可得到结论;
(3)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1)∵AB=5×2=10cm, 在△ABC中,∠ACB=90°,BC=6cm, ∴AC=
=8,
2
t=﹣(t﹣4)+
2
;
设点Q运动的速度为v, ∵5s后,S=9, ∴(8﹣5v)×6=9, ∴v=1,
∴点Q运动的速度为1cm/s, 故答案为:8,1;
(2)过点P作PH⊥AQ于H,则PH∥BC, 由题意得,AP=2t,CQ=8﹣t, ∴PH=t,
∴S=×t×(8﹣t)=﹣t+当t=4s时,S有最大值=(3)①∵∠A为公共角,
∴当AP:AB=AQ:AC时,△APQ∽△ABC, ∴
=
, s,
22
t=﹣(t﹣4)+
2
;
(cm);
解得:t=
②∵∠A为公共角,
∴当AP:AC=AQ:AB时,△APQ∽△ACB, ∴
=
, s,
第27页(共28页)
解得:t=
综上所述,当t为或时,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二次函数的最值,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第28页(共28页)